方法的重写、重载与动态连接构成多态性。Java之所以引入多态的概念,原因之一是它在类的继承问题上和C++不同,后者允许多继承,这确实给其带来的非常强大的功能,但是复杂的继承关系也给C++开发者带来了更大的麻烦,为了规避风险,Java只允许单继承,派生类与基类间有IS-A的关系(即“猫”is a “动物”)。这样做虽然保证了继承关系的简单明了,但是势必在功能上有很大的限制,所以,Java引入了多态性的概念以弥补这点的不足,此外,抽象类和接口也是解决单继承规定限制的重要手段。同时,多态也是面向对象编程的精髓所在。
class Father{
public void func1(){
func2();
}
//这是父类中的func2()方法,因为下面的子类中重写了该方法
//所以在父类类型的引用中调用时,这个方法将不再有效
//取而代之的是将调用子类中重写的func2()方法
public void func2(){
System.out.println("AAA");
}
}
class Child extends Father{
//func1(int i)是对func1()方法的一个重载
//由于在父类中没有定义这个方法,所以它不能被父类类型的引用调用
//所以在下面的main方法中child.func1(68)是不对的
public void func1(int i){
System.out.println("BBB");
}
//func2()重写了父类Father中的func2()方法
//如果父类类型的引用中调用了func2()方法,那么必然是子类中重写的这个方法
public void func2(){
System.out.println("CCC");
}
}
public class Polymorphism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ther child = new Child();
child.func1();//打印结果将会是什么?
}
}
上面的程序是个很典型的多态的例子。子类Child继承了父类Father,并重载了父类的func1()方法,重写了父类的func2()方法。重载后的func1(int i)和func1()不再是同一个方法,由于父类中没有func1(int i),那么,父类类型的引用child就不能调用func1(int i)方法。而子类重写了func2()方法,那么父类类型的引用child在调用该方法时将会调用子类中重写的fun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