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
一、概述
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里面,对里面那个类就称为内部类(内置类,嵌套类)。
当描述事物时,事物的内部还有事物,该事物用内部类来描述。因为内部事物在使用外部事物的内容。如定义一个描述人的类,而手、心脏等都属于人,然它们又有自己的功能描述,这时可以在人这个描述类中,定义一个描述心脏的类,也就是内部类。
编译时,如果代码中有内部类,生成的class文件中会含有这样的文件:Test$1.class。编译器将会把内部类翻译成用$(美元符号)分隔外部类名和内部类名的常规类文件。这是内部类的一种编译现象。
二、内部类的访问规则
1、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包括私有。
之所以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是因为内部类中持有了一个外部类的引用,格式: 外部类名.this。
2、外部类要访问内部类,必须建立内部类对象。
三、访问格式
1、当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的成员位置上,而且非私有,可以在外部其他类中。可以直接建立内部类对象。
格式: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变量名 =外部类对象.内部类对象;
如: Outer.Inner in =new Outer().new Inner();
当内部类在外部类中的成员位置上时,可以被成员修饰符所修饰。比如:
private:将内部类在外部类中进行封装。
static:内部类就局部static的特性。但是当内部类被static修饰后,只能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static成员。出现了访问局限。
在外部其他类中,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非静态成员的格式为:
new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方法名();
如:new Outer.Inner().function();
在外部其他类中,直接访问static内部类的静态成员格式为: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方法名();
如:Outer.Inner.function();
注意:
1)当内部类中定义了静态成员时,该内部类必须是static的。
2)当外部类中的静态方法访问内部类时,内部类也必须是static的。
3)在实际应用中,内部类通常被定义为private,而很少定义为public。
2、内部类定义在局部
内部类定义在外部类中的某个方法中,创建了这个类型的对象时,且仅使用了一次,那么可在这个方法中定义局部类。
1)不可以被成员修饰符修饰。如public、private、static等修饰符修饰。它的作用域被限定在了声明这个局部类的代码块中
2)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因为还持有外部类中的引用。
注意:内部类不可以访问它所在的局部中非最终变量。只能访问被final修饰的局部变量。
如下面的代码:
[java] view plaincopy
1. class Outer
2. {
3. int x = 3;
4. void method(final int a)
5. {
6. final int y = 4;
7. //局部内部类
8. class Inner
9. {
10. void function()
11. {
12. System.out.println(y);
13. }
14. }
15. new Inner().function();//使用局部内部类中的方法。
16. }
17. }
18. class InnerClassDemo
19. {
20.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21. {
22. Outer out = new Outer();
23. out.method(7);//打印7
24. out.method(8);//打印8
25. }
26. }
注:为什么上面的代码中打印的值为什么会改变呢?被final修饰的变量的值是不会被改变的。这里类调用方法使用完后,这时这个被final修饰的变量已经从栈内存中消失了,类再次调用这个方法时,已经是另一变量,所以可以重新被传值。
四、匿名内部类
1、匿名内部类其实就是内部类的简写格式。
2、定义匿名内部类的前提:
内部类必须是继承一个类或者实现接口。
特殊情况:因为所以的类都有一个父类Object,所以在定义时也可以用Object。
3、匿名内部类的格式: new父类或者接口(){定义子类的内容}
4、其实匿名内部类就是一个匿名子类对象。可以理解为带内容的对象。
5、匿名内部类中定义的方法最好不要超过3个。
匿名内部类的利与弊:
好处:简化书写
弊端:1、不能直接调用自己的特有方法、
2、不能做强转动作。
3、如果继承的父类或接口中有很多方法时,使用匿名内部类阅读性会非常差,且调用会很麻烦。所以匿名内部类中定义的方法有一般不超过3个。
欢迎光临 黑马程序员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itheima.com/) | 黑马程序员IT技术论坛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