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程序员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南京校区】浅谈 Vue 中 computed 实现原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大蓝鲸前端    时间: 2018-9-28 20:16
标题: 【南京校区】浅谈 Vue 中 computed 实现原理
本帖最后由 大蓝鲸前端 于 2018-9-28 20:25 编辑

Vue 文档清晰规范,api 设计简洁高效,对前端开发人员友好,上手快,在此做一些技术归纳同时也加深自己对 Vue 的理解,那么今天要写的便是 Vue 中最常用到的 API 之一 computed 的实现原理。基本介绍话不多说,一个最基本的例子如下:
[JavaScript] 纯文本查看 复制代码
<div id="app">
    <p>{{fullName}}</p>
</div>

new Vue({
    data: {
        firstName: 'Xiao',
        lastName: 'Ming'
    },
    computed: {
        fullName: function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
})
复制代码Vue 中我们不需要在 template 里面直接计算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因为在模版中放入太多声明式的逻辑会让模板本身过重,尤其当在页面中使用大量复杂的逻辑表达式处理数据时,会对页面的可维护性造成很大的影响,而 computed 的设计初衷也正是用于解决此类问题。
对比侦听器 watch当然很多时候我们使用 computed 时往往会与 Vue 中另一个 API 也就是侦听器 watch 相比较,因为在某些方面它们是一致的,都是以 Vue 的依赖追踪机制为基础,当某个依赖数据发生变化时,所有依赖这个数据的相关数据或函数都会自动发生变化或调用。
虽然计算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合适,但有时也需要一个自定义的侦听器。这就是为什么 Vue 通过 watch 选项提供了一个更通用的方法来响应数据的变化。当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这个方式是最有用的。
从 Vue 官方文档对 watch 的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使用  watch  选项允许我们执行异步操作(访问一个 API)或高消耗性能的操作,限制我们执行该操作的频率,并在我们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而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下面还另外总结了几点关于 computed 和 watch 的差异:
以上我们了解了 computed 和 watch 之间的一些差异和使用场景的区别,当然某些时候两者并没有那么明确严格的限制,最后还是要具体到不同的业务进行分析。
原理分析言归正传,回到文章的主题 computed 身上,为了更深层次地了解计算属性的内在机制,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步步探索 Vue 源码中关于它的实现原理吧。
在分析 computed 源码之前我们先得对 Vue 的响应式系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Vue 称其为非侵入性的响应式系统,数据模型仅仅是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而当你修改它们时,视图便会进行自动更新。


当你把一个普通的 JavaScript 对象传给 Vue 实例的 data 选项时,Vue 将遍历此对象所有的属性,并使用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这些属性全部转为 getter/setter,这些 getter/setter 对用户来说是不可见的,但是在内部它们让 Vue 追踪依赖,在属性被访问和修改时通知变化,每个组件实例都有相应的 watcher 实例对象,它会在组件渲染的过程中把属性记录为依赖,之后当依赖项的 setter 被调用时,会通知 watcher 重新计算,从而致使它关联的组件得以更新。
Vue 响应系统,其核心有三点:observe、watcher、dep:
对响应式系统有一个初步了解后,我们再来分析计算属性。首先我们找到计算属性的初始化是在 src/core/instance/state.js 文件中的 initState 函数中完成的
[JavaScript] 纯文本查看 复制代码
export function initState (vm: Component) {
  vm._watchers = []
  const opts = vm.$options
  if (opts.props) initProps(vm, opts.props)
  if (opts.methods) initMethods(vm, opts.methods)
  if (opts.data) {
    initData(vm)
  } else {
    observe(vm._data = {}, true /* asRootData */)
  }
  // computed初始化
  if (opts.computed) initComputed(vm, opts.computed)
  if (opts.watch && opts.watch !== nativeWatch) {
    initWatch(vm, opts.watch)
  }
}
调用了 initComputed 函数(其前后也分别初始化了 initData 和 initWatch )并传入两个参数 vm 实例和 opt.computed 开发者定义的 computed 选项,转到 initComputed 函数:
[JavaScript] 纯文本查看 复制代码
const computedWatcherOptions = { computed: true }

function initComputed (vm: Component, computed: Object) {
  // $flow-disable-line
  const watchers = vm._computedWatchers = Object.create(null)
  // computed properties are just getters during SSR
  const isSSR = isServerRendering()

  for (const key in computed) {
    const userDef = computed[key]
    const getter = typeof userDef === 'function' ? userDef : userDef.get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getter == null) {
      warn(
        'Getter is missing for computed property "${key}".',
        vm
      )
    }

    if (!isSSR) {
      // create internal watcher for the computed property.
      watchers[key] = new Watcher(
        vm,
        getter || noop,
        noop,
        computedWatcherOptions
      )
    }

    // component-defined computed properties are already defined on the
    // component prototype. We only need to define computed properties defined
    // at instantiation here.
    if (!(key in vm)) {
      defineComputed(vm, key, userDef)
    } else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if (key in vm.$data) {
        warn('The computed property "${key}" is already defined in data.', vm)
      } else if (vm.$options.props && key in vm.$options.props) {
        warn('The computed property "${key}" is already defined as a prop.', vm)
      }
    }
  }
}
从这段代码开始我们观察这几部分:
分析完所有步骤,我们再来总结下整个流程:




作者: 不二晨    时间: 2018-10-10 13:27
奈斯




欢迎光临 黑马程序员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itheima.com/) 黑马程序员IT技术论坛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