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马程序员技术交流社区

标题: 为数据库开发者提供的.net基础知识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明明1004    时间: 2013-5-13 17:21
标题: 为数据库开发者提供的.net基础知识
很多MS Access和SQL Server 开发者都转向了.NET。这是个很自然的转移,因为这些开发者可以使用.NET来创建他们在数据库中的同类型的解决方案,但是.NET比你平常的数据库要更好一些。毕竟,.NET不是一个数据库——它不储存数据——但是是一个编程框架。这个.NET神秘世界的简要介绍向Access和SQL Server 开发者展示了如何使用一个开发工具,免费提供的Visual Basic Express (VB Express),创建数据和用户界面的连接使其更熟练操作数据。
  学习.NET就像是被卷入了一场龙卷风而且不知道会被扔到什么地方。如果开始你感觉很失败,不要担心,因为.NET对于大多数来自数据库开发领域的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世界。就像是Dorothy的《绿野仙踪》,你可能会发现这个旅程开始是有点令人畏惧的。但是,不久你会看到.NET真是一个非常棒的一套工具。一旦你适应它,你就再也不会急于敲敲你的鞋跟然后转头回家了。而是你坚持想了解更多的详情。
  Microsoft .NET在这里了,现在我们迫不及待的冒险一试吧!
  什么是.NET?
  在跳转到.NET之前,你应该了解.NET基本定义里的一些术语。.NET Framework是一个类库(Framework Class Library或是FCL),是一个runtime host和一个综合性的面向对象的可重用类型集合。FCL包含所有的.NET可用的类可以运用到你的应用程序中。你不用自己写它们。Runtime host会通过管理权限,数字证书等等来保护一切。Runtime host也是一个组件,可以让你写一个VB.NET应用程序参考其他语言的代码,例如C#。此外,在你从不需要参考的对象那里回收内存之后,runtime host会清理的。一些来自framework的功能,包括编译器,调试工具等等。
  你将遇到的其他一些术语包括:
  Framework: 提供一个接口的一种环境。在这种情况下,.NET Framework是可以为Windows services和Windows API提供一个新接口的环境。
  Project: 是在.NET解决方案中的一个配件。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包括很多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Windows Forms 的应用程序,一个类库或是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
  Solution: 是应用程的容器,有一个开发者设置的启动项目。把解决方案中的多个项目看做是大致上等同于在MS Access Visual Basic Editor中的组合,在那里可以看到报告单元,表格单元,类单元等等。在大的解决方案中的启动项目通常不是一个包括table adapters或是用户界面或是报告或是其他的一些东西的项目。启动项目是一个应用程序的切入点。本文中所讨论的启动程序是一个Windows Form应用程序。
  这些定义随着本文的进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连接并检索数据
  如果你是来自Access 或是SQL Server,你会感谢VB Express的connection wizard因为它为你执行所有繁重的工作。以下简单的例子是通过连接并检索来自Northwind(Access的示例数据库)的数据。
  创建一个新项目
  打开VB Express并在Standard toolbar上点击New Project,开始创建一个新项目。在显示的对话框中点击Windows Form Application。
  在Name control中输入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如Figure 1所示。用这个方法,VB Express 用这个项目的名字在默认目录中创建一个新的目录。如果你想要在一个目录中保存项目而不是在默认目录中保存,重复第一步但是点击Save All而不是New Project。
      
  点击OK。右边的Solution Explorer会包括文件。默认情况下,每一个新项目包含一个"My Project"项和一个叫做Form1的表格。MS Access 开发者可能会想要把在IDE中的VB Express 组件和Access .mdb 文件联系起来,但是这真的没有什么可比性。你可以把.NET看做成没有墙和边界的一个.mdb文件,但是你可以重新使用一个项目在另一个解决方案中,通过把它添加到新的项目里。就不用.mdb 文件那样做了。

作者: 许庭洲    时间: 2013-5-13 22:55
值得学习ing!




欢迎光临 黑马程序员技术交流社区 (http://bbs.itheima.com/) 黑马程序员IT技术论坛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