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JAVA为什么要又内部类?什么情况用 [打印本页] 作者: 曾辉 时间: 2012-1-17 14:39 标题: JAVA为什么要又内部类?什么情况用 JAVA为什么要又内部类?什么情况用作者: 房宝彬 时间: 2012-1-17 15:08
建议你去百度一下吧,关于内部类有很多知识。作者: 孙玉伟 时间: 2012-1-17 16:10
1、内部类分为成员内部类、静态嵌套类、方法内部类、匿名内部类。
几种内部类的共性:
A、内部类仍然是一个独立的类,在编译之后会内部类会被编译成独立的.class文件,但是前面冠以外部类的类命和$符号。
B、内部类不能用普通的方式访问。内部类是外部类的一个成员,因此内部类可以自由地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无论是否是private的。
2、成员内部类:形式如下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
编译上述代码会产生两个文件: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
3、方法内部类。
顾名思义,把类放在方法内。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
}
}
}
A、方法内部类只能在定义该内部类的方法内实例化,不可以在此方法外对其实例化。
B、方法内部类对象不能使用该内部类所在方法的非final局部变量。
因为方法的局部变量位于栈上,只存在于该方法的生命期内。当一个方法结束,其栈结构被删除,局部变量成为历史。但是该方法结束之后,在方法内创建的内部类对象可能仍然存在于堆中!例如,如果对它的引用被传递到其他某些代码,并存储在一个成员变量内。正因为不能保证局部变量的存活期和方法内部类对象的一样长,所以内部类对象不能使用它们。
下面是完整的例子: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final int a =10;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ln(a);
}
}
Inner in = new Inner();
in.see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 = new Outer();
out.doSomething();
}
}
4、匿名内部类。
顾名思义,没有名字的内部类。表面上看起来它们似乎有名字,实际那不是它们的名字。
A、继承式的匿名内部类。
class Car {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 car!");
}
}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ar = new Car(){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nother car!");
}
};
car.drive();
}
}
结果输出了:Driving another car! Car引用变量不是引用Car对象,而是Car匿名子类的对象。
B、接口式的匿名内部类。
interface Vehicle {
public void drive();
}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 v = new Vehicle(){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 car!");
}
};
v.drive();
}
}
上面的代码很怪,好像是在实例化一个接口。事实并非如此,接口式的匿名内部类是实现了一个接口的匿名类。而且只能实现一个接口。
C、参数式的匿名内部类。
class Bar{
void doStuff(Foo f){}
}
interface Foo{
void foo();
}
class Test{
static void go(){
Bar b = new Bar();
b.doStuff(new Foo(){
public void foo(){
System.out.println("foofy");
}
});
}
}
5、静态嵌套类。
从技术上讲,静态嵌套类不属于内部类。因为内部类与外部类共享一种特殊关系,更确切地说是对实例的共享关系。而静态嵌套类则没有上述关系。它只是位置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因此也被称为顶级嵌套类。作者: 张伟~ 时间: 2012-1-17 16:20
内部类的知识确实还是挺多的,给楼主简单说下
1.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可以把内部类隐藏在外部类之内,这样可以限制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访问。
2.内部类成员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私有数据,因为内部类被当成其外部类成员,同一个类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访问,当然外部类不能访问内部类的属性。
3.我们可以用匿名内部类创建那些我们仅需要一次使用的类。作者: 郝亚平 时间: 2012-1-17 18:47
内部类的采用只是为了更加的符合生活实际,更加贴切反应生活。
比如,当一个事物描述B [如心脏] 是另一个事物描述A [如人体]的一部分的时候,且需要访问事物描述A的成员 [比如其他的脏器啦] 的时候 ,这个时候显然访问不需要创建事物A描述的对象,这个时候把那个事物B的描述定义成A的内部类,正好实现这个需求:不需要创建A的对象就可以访问其成员。所以,定义内部类是最优设计;如果不定义内部类的话,就是外部类,必须创建对象才成,不符合实际需求。作者: 苏格拉底的弟子 时间: 2012-1-18 23:00
楼主 , 我就给你举一个例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