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成员内部类:形式如下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
编译上述代码会产生两个文件:Outer.class和Outer$Inner.class。
成员内部类内不允许有任何静态声明!下面代码不能通过编译。
class Inner{
static int a = 10;
}
能够访问成员内部类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外部类的对象!
A、从外部类的非静态方法中实例化内部类对象。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i = 10;
public void makeInner(){
Inner in = new Inner();
in.seeOuter();
}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i);
}
}
}
表面上,我们并没有创建外部类的对象就实例化了内部类对象,和上面的话矛盾。事实上,如果不创建外部类对象也就不可能调用makeInner()方法,所以到头来还是要创建外部类对象的。
你可能试图把makeInner()方法修饰为静态方法,即static public void makeInner()。这样不创建外部类就可以实例化外部类了!但是在一个静态方法里能访问非静态成员和方法吗?显然不能。它没有this引用。没能跳出那条规则!但是如果在这个静态方法中实例化一个外部类对象,再用这个对象实例化外部类呢?完全可以!也就是下一条的内容。
B、从外部类的静态方法中实例化内部类对象。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i = 10;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i);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 = out.new Inner();
//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in.seeOuter();
}
}
被注释掉的那行是它上面两行的合并形式,一条简洁的语句。
对比一下:在外部类的非静态方法中实例化内部类对象是普通的new方式:Inner in = new Inner();
在外部类的静态方法中实例化内部类对象,必须先创建外部类对象:Outer.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C、内部类的this引用。
普通的类可以用this引用当前的对象,内部类也是如此。但是假若内部类想引用外部类当前的对象呢?用“外部类名”.this;的形式,如下例的Outer.this。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ln(this);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
}
}
}
3、方法内部类。
顾名思义,把类放在方法内。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
}
}
}
A、方法内部类只能在定义该内部类的方法内实例化,不可以在此方法外对其实例化。
B、方法内部类对象不能使用该内部类所在方法的非final局部变量。
因为方法的局部变量位于栈上,只存在于该方法的生命期内。当一个方法结束,其栈结构被删除,局部变量成为历史。但是该方法结束之后,在方法内创建的内部类对象可能仍然存在于堆中!例如,如果对它的引用被传递到其他某些代码,并存储在一个成员变量内。正因为不能保证局部变量的存活期和方法内部类对象的一样长,所以内部类对象不能使用它们。
下面是完整的例子: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
final int a =10;
class Inner{
public void seeOuter(){
System.out.println(a);
}
}
Inner in = new Inner();
in.seeOu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 = new Outer();
out.doSomething();
}
}
A、继承式的匿名内部类。
class Car {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 car!");
}
}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r car = new Car(){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nother car!");
}
};
car.drive();
}
}
结果输出了:Driving another car! Car引用变量不是引用Car对象,而是Car匿名子类的对象。
建立匿名内部类的关键点是重写父类的一个或多个方法。再强调一下,是重写父类的方法,而不是创建新的方法。因为用父类的引用不可能调用父类本身没有的方法!创建新的方法是多余的。简言之,参考多态。
B、接口式的匿名内部类。
interface Vehicle {
public void drive();
}
class 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ehicle v = new Vehicle(){
public void drive(){
System.out.println("Driving a car!");
}
};
v.drive();
}
}
上面的代码很怪,好像是在实例化一个接口。事实并非如此,接口式的匿名内部类是实现了一个接口的匿名类。而且只能实现一个接口。
C、参数式的匿名内部类。
class Bar{
void doStuff(Foo f){}
}
interface Foo{
void foo();
}
class Test{
static void go(){
Bar b = new Bar();
b.doStuff(new Foo(){
public void foo(){
System.out.println("foofy");
}
});
}
}
5、静态嵌套类。
从技术上讲,静态嵌套类不属于内部类。因为内部类与外部类共享一种特殊关系,更确切地说是对实例的共享关系。而静态嵌套类则没有上述关系。它只是位置在另一个类的内部,因此也被称为顶级嵌套类。
静态的含义是该内部类可以像其他静态成员一样,没有外部类对象时,也能够访问它。静态嵌套类不能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和方法。
class Outer{
static class Inner{}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Outer.Inner n = new Outer.Inner();
}
} 作者: 贠(yun)靖 时间: 2012-3-13 19:35
简单说 先要了解内部类 为什么放在内部
显然是因为调用类中的成员方便啊,
你可以把内部类当场一个类的 成员 所以在内部类中调用这个类中的 成员属性和成员方法 就可以不用创建对象
直接调用, 这里要说的一点是 用静态也可以直接用类名调用,但是静态属性的东西在内存中存在的周期最长了
所以静态 其实一般都不推荐使用的 所以说内部类第一大好处就是 调用方便
第二个好处 就是封装性
类一般是不能被私有化的 但是内部类却可以被私有化了 那么外接是不是就访问不到这个内部类了 如果想知道特别详细的 我可以发给你我的笔记 作者: 崔岩 时间: 2012-3-13 21:12 本帖最后由 崔岩 于 2012-3-13 22:45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