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写代码,例如C语言(“一次编写,到处编译”)都是经过编译后生成汇编码,直接在cpu上执行。 因为不同的硬件架构和操作系统,会导致不同的cpu支持的指令可能不同,也就是说不通类型的cpu所能执行的代码就是我们说所的本地代码,也叫本机代码或者native代码。这给程序的移植性带来很很大的麻烦,我们在一台机器上运行的好好的代码,如果拿到另一个硬件架构不同的机器上去的话,有可能运行不起来。C,C++写的代码等都是本地代码。但是,本地代码的好处就是效率比较快,因为它少了一个转换的过程。
后来,形成了另一种编程模式,例如:java(“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就是采用一种虚拟机的机制, 屏蔽掉底层硬件和操作系统的不同,写的代码经过编译后形成一种中间语言代码,例如java的class字节码。 这种中间码直接在虚拟机里面执行,虚拟机负责将中间码转换成其所在平台上能执行的本地机器码。
java中引入了虚拟机的概念,就是在机器和程序之间加入了一层抽象的虚拟机器。这台机器在各个平台中都给程序提供了接口。程序只需要面向虚拟机编程,而不需要管理这套程序是否在什么平台执行。
jvm虚拟机是一边把java字节码逐一转换为本地代码一边运行的,存在着运行速度的问题,jvm虚拟机每次运行时都要把字节码变换为机器语言,这一机制是造成运行速度慢的原因,为此,目前业界也在努力改善这一问题。
在微软的.net 平台下面的编程模型也是类似于java class文件的,不管是什么语言,写的代码经过相应的编译器编译以后,会生成中间码,然后.net framwork 里面的虚拟机读入这种中间码,产生本地机器上的本地码。 微软把这种产生中间码的语言所写的代码称为托管代码,意思就是说,这种代码是受.net framework 管理的,不能直接访问内存等硬件, 需要通过.net framework 来访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