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型:JDK1.5版本以后出现新特性。用于解决安全问题,是一个类型安全机制。
1.好处:
1.将运行时期出现问题ClassCastException,转移到了编译时期。
方便于程序员解决问题。让运行时问题减少,安全。
2,避免了强制转换麻烦。
2.泛型格式:通过<>来定义要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
在使用java提供的对象时,什么时候写泛型呢?
通常在集合框架中很常见,只要见到<>就要定义泛型。其实<> 就是用来接收类型的。当使用集合时,将集合中要存储的数据类型作为参数传递到<>中即可。
例如:class Generic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rayList<String> al = new ArrayList<String>();
al.add("abc01");
al.add("abc0991");
al.add("abc014");
//al.add(4);//al.add(new Integer(4));
//集合限定了泛型就不能再添加非字符串的元素了
Iterator<String> it = al.iterator();
while(it.hasNext())
{
String s = it.next();
System.out.println(s+":"+s.length());
}
}
}
3.泛型的定义
1.泛型类(接口)定义的泛型,在整个类中有效。如果被方法使用,那么泛型类的对象明确要操作的具体类型后,所有要操 作的类型就已经固定了
2.为了让不同方法可以操作不同类型,而且类型还不确定。那么可以将泛型定义在方法上。
3.当泛型不确定时,可以通过如下格式定义
? 通配符。也可以理解为占位符。
泛型的限定;
? extends E: 可以接收E类型或者E的子类型。上限。
? super E: 可以接收E类型或者E的父类型。下限
特殊之处:静态方法不可以访问类上定义的泛型。如果静态方法操作的引用数据类型不确定,可以将泛型定义在方法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