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传智教育(股票代码 003032)旗下技术交流社区北京昌平校区

 找回密码
 加入黑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TL; DR. 工程师在项目中的角色不应只是执行者,而应是整个项目的参与者。
国外的程序员有一句自嘲的话叫做:coffee in, code out. 程序员是最喜欢自嘲的一群人,这不失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但有些话如果你当真了,结果往往不会很好,比如刚才那句话。
入职以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更新和修复现有的部门签名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根据当前登入的帐号自动从后台获取相关信息,填入到签名档的对应位置上,因为自动获取到的信息可能有误差,所以还支持用户手动修改。用户修改完成后可以生成一张图片保存下来,加入到邮件的签名档中。因为设计了新一版的邮件签名,所以需要按照新的设计图更新签名样式,同时需要解决当前系统中某一行过长时不能自动换行的 bug,以及后台信息获取不全的问题。
接到任务后,我大致浏览了一遍现有系统的源代码以后就马上着手改版了。在我看来,对于原有的系统来说,这些任务只是一些小修小补,所以我直接选择了在现有的系统上加 patch 的方法。对于新增加的设计图与原来的系统产生的不兼容的部分,也通过一些 patch 来修改掉。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这个任务完成后,系统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 patch ,逻辑异常复杂,如果不仔细想的话,就连自己再读一遍代码也未必能马上明白所有地方。花了一天完成的新系统虽然上线了,布置给我任务的师兄和我自己都不太满意。所幸这只是一个内部的系统,我还有机会补救。我提出重构整个系统。为了不让重构仅仅是重蹈覆辙,我们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问题分析
回顾从接到任务开始到重构前这整个的过程,问题出在了哪里呢?在接到任务以后,我做的是马上着手执行。第一个问题可能就出在「马上」上面。
第一次完成后的系统虽然能正常工作,但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当需要添加新的设计图或者对现有的设计图做出修改时,非常难以维护。然而在动手之前,我并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这个系统曾经供五六个不同的部门共同使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签名档,并且每个的设计也在不断地变化当中。也就是说,这个系统需要高度可维护和可扩展是一个隐含的需求,然而因为我并没有对整个系统的背景进行了解,只是执行眼前的任务,造成了最终难以维护的问题。
所以,工程师不仅要写代码,还要了解需求的背景,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在解决后台信息获取不全的这个问题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对接接口上,然而最终发现当时系统所用的 PHP 后台接口已经很久没有人维护了,连文档中给出的示例都无法正常运行。这样的经历无疑让人沮丧。究其问题在于,在接到任务的时候,我仅仅了解到后台提供了这样的接口就作罢,没有对接口进行可用性测试,最终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换句话说,需求方提供的资源不一定都是可用的,在正式开始工作之前,需要对资源进行可用性测试。
所以,工程师不仅要写代码,还要测试资源的可用性,以支持自己的工作。
我接到的任务不算复杂,但直接就去写代码的执行方式还是白白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对于文字换行这一个 bug ,其实可考虑的情况有很多:一种是因为部门信息本身就过长,从后端取得的结果直接就超出了一行;另一种是用户在自己修改的时候让结果超过了一行。而第二种情况又可以细分为两种,即用户输入了换行符,或者添加文字后同段的内容超过一行。对于逻辑处理来说,这几种情况每种需要做的处理都不一样。如果没有想清楚就去执行,要么是在过程中发现问题,逻辑反复更改,要么上线后才发现没有考虑周全,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
所以,工程师不仅要写代码,还要对需求进行完整地分析,把需求拆分成具体可执行的动作,以确保自己的工作严谨和周密。
在学校中,我们常常说 Deadline 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时限的工作往往是很难有效推进的。学校里的 Deadline 通常由老师根据经验来确定,而工作中就很难这样了。布置任务的时候,师兄问我说,三个小时能不能做完?我大概只是简单的过了一下脑子,就回答可以。结果最终花了一整天的时间。这里就涉及到一个时间评估的问题。在真实业务场景下,需求方通常要和工程师协商一个时间线,从工程师的角度来讲,这个时间如何评估才比较合理呢?在上一步需求拆分完成后,针对每一个具体可执行的小步骤,都预估一个时间。那些很难直接给出预估时间的地方,就是任务的风险点。比如在这个任务中,我对于 Canvas 的操作不是很熟悉,这里可能占用很多时间,就是一个风险点。对于风险点,要找出解决方案,并且给出足够并且合理的预留时间。把所有时间加到一起,再向上浮动 10% ,才是一个比较准确的预估时间。预估的时间对于整个项目的流程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工程师不仅要写代码,还要对时间进行合理预估,配合需求方制定项目的时间流程。
在做完以上所有的工作之后,才到了具体的执行阶段。也就是之前我认为的工程师工作的全部——写代码。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这一过程中,也不是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在写代码时候,遇到的问题我都倾向于独立解决,即使在已经花费了很长时间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与师兄沟通。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苦苦想了很久的问题,其实已经进入了死胡同,然而局外人一句话就可能帮我们解决。对于实际项目来讲,沟通不仅仅局限于技术人员之间,发现问题后作为工程师,还应该及时与需求方沟通,保持信息的通畅,来帮助需求方协调整个项目。完成这个系统的时候我遇到的技术上的问题没有及时和别人沟通,在约定的时间快要截止的时候没有通知任何人,这在真实项目中是需要坚决避免的。
所以,工程师不仅要写代码,还要把问题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高效地工作。

重构
问题分析过后,对于我来说,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我对工程师在项目中的定位的重新认识的过程。

结语
现在有很多工程师抱怨自己在大公司中只是一枚镙丝钉,多了不多,少了不少。他们每天埋头写代码,需求来了,执行任务,再等待下一个需求。至少我认为,「人」的价值不应该仅限于此。如果把人当作黑盒,coffee in, code out,那人又和工具有什么差别呢?要做一个「程序员」还是「代码生成器」,值得思考。

2 个回复

正序浏览
不错不错,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说得好,顶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