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2484384188 于 2018-8-3 04:47 编辑
十多天的学习眨眼就过去了,基础班的课程也接近了尾声。临近升级考试,复习也开始忙活了起来。
其实以前也尝试过找各种教程和视频自学,但是都是三分钟热度,什么时候起性子了就什么时候重新捡起来学,反反复复,什么都学不精;而在黑马,高三一般的学习安排就像马鞭一样不断催促着向前迈步,甚至是跑了起来,知识一直充实着大脑,逐步建立起了计算机语言世界的思维模型。
笛卡尔说过:“我思故我在。”如果脑子不活动,整天浑噩度日,那和死人有什么区别。因此我每天都会找一些和课内知识相关的拓展来丰富我的思维。有几个同学问我,你这样不会懵么?这么多东西杂在一起,老师和课外这么多个版本,根本理不过来,我认为,计算机语言是人设计的,必然有它的运行规范,而底层,则是其规范的源,既然是源,那么所有的技术都不会往着规范以外的方向执行和使用,那么回过头来,明白了这个,学起来自然是手到擒来了。
相对于老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我可能更适合深入浅出的学习方法。老师教的的班级,而我学的是世界,老师必然会以照顾大部分人的的方式来讲课,而上课认真听讲之后,以知识来反补知识,岂不美哉?很多人一开始学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时候会一直懵,很多时候只能死记硬背,而在补充知识后把知识互相串起来,就好像Minecraft搭建筑一般,慢慢地,脑子里一个模型逐渐显出雏形;而有了这个大概的模型之后,接下来的就只需要添砖加瓦来完善整个语言世界了
关于活动脑子的话,我很喜欢做逻辑思维题和当天内容相关的笔试面试题,因为这些题难度上算不上太难,不仅能够很好地活跃思维,还能好好运用当天所学的,比起复习代码,我更愿意以这种看起来以逸待劳的方式学习。
因为每天都是新知识,所以课上的代码量绝对不少,虽然老师每天上完课之后都会花时间和我们回顾当天所学,但是我们也只是和课上一样,眼看耳听,并不能达到完全理解的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来做总结了,我认为每天的总结很重要,因为在脱书状态下的总结后,再对比大纲,就能够很容易地看出来今天有什么是理解了的,有什么时课上讲了课下忘了的,只有能够自己把课上内容完全按照理解总结出来,才能说明知识点完全理解了。
然后是讨论,我认为讨论是巩固知识和查错的一种方式,虽然可能装逼不了反被公开处刑,但是这种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如果你能够准确无误地和别人说明这个知识点或者教会同学做这道题,本身就说明你已经掌握了,而且这种方式带来的双向效益和熟练度,往往比做题和总结来的还要高,失败乃成功之母,不在讨论中错,又怎么知道自己理解的是错的呢?
接着是目标。虽然绝大多数人来都是来解决面包问题的,虽然很现实,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很有必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这种想法反而会制约思想的发散,因为这种思想往往会造成“我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学好课内就行了,别的以后再说吧”,这样一来,很容易会使得自己产生得过且过的态度,往极端的方向说就是拖延症,所以我觉得学习应该抱着学术的态度来学,无论是学计算机还是其他知识。
然后是心静,学习切忌浮躁和溺死一个点,想不通可以在一个文本文件里面先记下疑惑点,说不定回头一看就通了,溺死一个点如果想不通很容易会心急,心急更加想不通,然后慢慢进入一个死循环,这个时候需要的更多是放下,就和看一个字看久了发生语义饱和变得不认识一样,死钻一个知识点也会慢慢地偏离方向,反而达不到理解的目的,还浪费了精力和时间。
当然,最最最重要的,还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个师兄问过我,兴趣能支撑你多久?兴趣并不能当饭吃。可能是我太年轻,未经世事,随口回了一句:至少会支撑到我去经商那个时候吧(笑)~
Ps.身边的人都知道我最讨厌经商,可能有点社交恐惧吧2333,比起和人打交道,还是计算机靠谱。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接受抬杠,如果雷同,纯属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