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而想过有一天我会来培训。 在计算机专业,似乎“培训”二字就是意味着丢人。不管是在日常学习中,还是在网络上,大家对培训出来的程序员似乎都抱着偏见——他们速成,基础不牢,没有自学能力,代码水平差……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是这么认为了,也曾经觉得我离培训很远很远。 短短二十多年里,我似乎做什么没做成一件事情,似乎又刚刚好的做成了很多事情。中考成绩刚刚好够上本地的重点高中;高考的成绩刚刚好够上普通大学的门槛;大学里面试社团联合会也是刚刚好能进去。我以为我毕业之后也能找一份刚刚好的工作,刚刚够过完这一生。 而人生,往往便是事与愿违。 毕业后,在各种招牌软件上投出上百份的简历,回应者寥寥无几,就算是有回应,看见应届生三个字也是避之不及。好不容易有两家校招的公司给了面试的机会,进了二轮面试,却被面试官问的满面通红,手足无措。几个月过去了,面试具体情况已经是记不大清楚,只记得面试官临走时对我叹着气。 而我最终也还是选择了培训。 面试的惨淡,更让我明白了技术过硬的重要性。这让我把自己定位的很低很低,不比29期任何一个人强,而计算机专业的出生,又让我有着不许比任何一个人差的自尊。 正因为这份矛盾,让我定下了预习进度要比授课进度快三天的目标,过分的追求进度的弊端在基础班并没有体现出来,而到了就业班弊端骤现。首先是时间我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预习,十分钟的视频,加上自己整理笔记,要花去十五分钟以上的时间,一旦看视频的时间过长,又会消磨去自己的耐心;而上课时,总觉的这些已经预习过了会了,会忍不住自己练习代码,或者往后学习,更容易错过了老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点;不去复习,又遗忘了以前的知识。从此往复,恶行循环。也幸好,我察觉到了这点,并开始做出改变。我开始计划并着手制作一份巨大的思维导图,我将以前学的知识点一点一点的进这份图里。它对我梳理知识点很有帮助,而我也不会在学习完当天的知识之后马上把这些知识点归纳到它里面,它是更偏向是我复习的手段,而且我也相信着,当我学的越多,这些知识点的耦合性就越高,我就制作的图也会更加完美。 我深知我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一个多月过去了,我对学习的热情远远没有刚来那段时间的强烈,大概只剩下四分之三,而随着热情的消磨我走神的几率也开始变大。我知道这是一个不好的兆头,我也开始寻找着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开始在休息天休息半天再去学习,然而在休息之后我并不能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我开始间断性的学习,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尝试开始冥想,这似乎有一些作用,又似乎是玄学,谁知道呢。我也开始指定自己的复习计划,然而不幸的是,在我的计划执行两天之后,我又感冒了,感冒药的药力使我昏昏沉沉,尤其是在晚上不能有很高的效率,计划开始堆积起来,目前也没有什么很好的解决办法,只希望在我感冒好之前别堆积太多的任务。 也幸好,我虽是个做出选择就会不会后悔的人,现在只希望明早醒来我感冒能好,而今晚,hope the boy can dreams of magical worlds and the places he'll see. 2019.8.23 23: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