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函数 (1)函数就是定义在类中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段独立小程序。函数也称为方法。
 (2)函数的格式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函数名(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1,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2,…) {
 执行语句;
 return 返回值;
 }
 public static int add(int a,int b)//a = 3,b =5
 A:修饰符 后面会重点讲。public static
 B:返回值类型 这个特定的功能完成后,需要返回一个结果。这个地方就是返回结果的类型。
 C:函数名 为了方便使用这个函数,给它起个名字。这个名字要符合标识符命名规则。
 D:参数类型 形式参数的数据类型
 **:形式参数 自定义的接收方
 **:实际参数 发出方add(3,5)
 E:执行语句 那么这个语句是由多条语句组成。
 F:return 这个功能执行完以后,需要有一个返回值,那么这个值有关键字return带回。
 (3)函数的特点
 A:一般函数只有被调用后,才执行。
 B:void 表示没有返回。在这个函数的结尾可以不写return。
 **其实jvm会自动的结尾处加上return;
 (4)如果定义自己的函数 两个明确
 A:明确该功能的结果 其实就是该功能的返回类型。
 B:明确该功能的参数 其实就是明确该功能中是否需要未知内容(形式参数)参与运算。
 明确未知内容的类型和个数。
 (5)函数的重载
 A:函数名相同,参数列表不同。
 **参数类型不同。int add(int i)void add(double d)
 **参数个数不同。add(int a,int b);add(int a,int b,int c)
 **参数顺序不同  print(String name, int age) //参数顺序不同的重载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print(int age,String name)
 B:特点:与返回值类型无关,只看参数列表。
 C:好处:便于阅读,优化程序设计。
 2:数组
 (1)同一种类型数据的集合。其实数组就是一个容器。int[] arr = new int[5];
 A:只要是容器,就得重点掌握。
 (2)数组的好处
 int[] arr = new int[5];
 arr[3] = 10;
 A:可以自动给数组中的元素从0开始编号,方便操作这些元素。
 (3)数组的定义格式
 A:当不明确数组中的元素时
 **举例 int[] arr = new int[3];//动态初始化
 '\u0000'
 arr[0] = 3;
 B:当明确数组中的元素时
 **举例 int[] arr = new int[]{1,2,3,4,5};//静态初始化
 int[] arr = {1,2,3,4,5};
 
 (4)什么时候使用数组?
 A:当要操作的同种数据类型的数据是多个的时候,你就得想着先把这些数据用数组进行存储。
 (5)内存图
 A:栈
 **存储的是局部变量(在函数中定义的变量)。
 **变量被使用完后,立即自动释放。
 B:堆
 **存储的是实体(数组和对象)。
 **实体:new出来的东西,可以存放很多数据的东西。
 ***class定义一个类。
 **堆内存数据的特点
 ***每个实体都有内存地址
 ***堆内存中的变量都有默认初始化值
 ****int --> 0
 ****double --> 0.0
 ****boolean --> false
 ****char --> '\u0000' 空字符,unicode编码。
 ***当实体不在被使用的时候,会在jvm空闲的时候,
 通过java垃圾回收机制使其自动释放。
 C:方法区 后面讲。
 D:本地方法区 调用是Windows系统底层资源,我们不用考虑。
 E:寄存器 和CPU相关。我们不用考虑。
 (6)操作数组最常见的问题
 A:当你访问到数组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时,还想继续访问,这个时候,会发生角标越界异常。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举例 int[] arr = new int[3];
 System.out.println(arr[3]);
 B:当数组不在指向某个实体时,你还继续访问,就会发生空指针异常。
 **NullPointerException
 **举例 int[] arr = new int[3];
 arr = null;
 System.out.println(arr[1]);
 (7)常见的数组的操作
 记住:对数组的操作,一定要从角标入手。
 A:遍历操作
 **数组的属性:length 数组的长度。
 **格式:数组名.length
 for (int x=0;x < arr.length ;x++ )
 System.out.println("arr["+x+"]="+ arr[x]);
 
 B:获取最值
 **获取最大值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3,2,1,4,5,6};
 //int x = getMax(arr);
 //System.out.println(x);
 }
 public static int getMax(int[] arr){
 int max = arr[0];
 
 //i从1开始,因为第一个数不用跟自己比
 for(int x=1; x<arr.length; x++) {
 if(arr[x]>max) {
 max = arr[x];
 }
 }
 return max;
 }
 **获取最小值
 public static int getMin(int[] arr) {
 int min = arr[0];
 
 //i从1开始,因为第一个数不用跟自己比
 for(int i=1; i<arr.length; i++) {
 if(arr[i]<min){
 min = arr[i];
 }
 }
 return min;
 }
 C:排序(选择和冒泡都还没有讲,大家可以先看一下)
 int[] arr = {66,55,44,33,22,11};
 **选择排序
 原理:如果拿0角标上的元素依次和后面的元素进行比较,
 第一次内循环结束后,最小值出现在了0角标位置。
 arr[0]与arr[1-5]比了五次
 arr[1]与arr[2-5]比了四次
 arr[2]与arr[3-5]比了三次
 arr[3]与arr[4-5]比了二次
 arr[4]与arr[5]比了一次
 你就想想我们是如何打星星
 *****
 ****
 ***
 **
 *
 arr[x]与arr[y]比较
 数组长度是6
 for (int x = 0;x < arr.length - 1;x++){
 for (int y = x + 1;y < arr.length;y++){
 if (arr[x] > arr[y]){
 int temp = arr[x];
 arr[x] = arr[y];
 arr[y] = temp;
 }
 }
 }
 int[] arr = {66,55,44,33,22,11};
 **冒泡排序
 原理:两个相邻元素进行比较,第一次比较完以后,最大值出现在了最大角标处。
 第一次:arr[0]与arr[1],arr[1]与arr[2],arr[2]与arr[3],arr[3]与arr[4],arr[4]与arr[5],比了五次
 第二次:arr[0]与arr[1],arr[1]与arr[2],arr[2]与arr[3],arr[3]与arr[4]比了四次
 第三次:arr[0]与arr[1],arr[1]与arr[2],arr[2]与arr[3]比了三次
 第四次:arr[0]与arr[1],arr[1]与arr[2]比了二次
 第五次:arr[0]与arr[1]比了一次
 for (int x = 0;x < arr.length - 1; x++){
 //-1防止角标越界
 //-x为了提高效率
 for (int y = 0;y < arr.length - 1 - x;y++){//6
 if (arr[y] > arr[y+1]){
 int temp = arr[y];
 arr[y] = arr[y+1];
 arr[y+1] = temp;
 }
 }
 }
 D:传递参数
 **调用的时候,传递是基本类型的值的时候,形参改变对实参没有任何影响。
 **调用的时候,传递是引用类型的地址的时候,形参改变对实参有直接影响。
 数组初始化过程
 <1> 主函数进栈,然后在main()中有一个数组的引用arr
 <2> 在堆内存中开辟空间,分配内存地址值
 <3> 在堆内存中建立数组对象,并进行默认初始化
 <4> 如果有显示初始化值的,对它进行显示初始化
 <5> 将内存地址赋给栈内存中的arr变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