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pplezhang 于 2017-7-23 11:48 编辑
2011.10到2012.2,小圈在百度做翻译产品的产品经理实习。这份实习是小圈的第一份产品经理实习,更是人生中的第一份实习,所以,这次实习的体验和收获是双重的。虽然整个过程很磕巴,但小圈也尽了全力,最终顺利离职。
这份实习完成后,只写了一个PPT对自己经手的案例进行了归纳。而关于实习这一百五十天的点点滴滴,还一直没有找到机会来写。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
面试这件小事儿 在没有进入公司实习前,总觉得面试是一座让人难以逾越的大山。如果能跨过这道坎,后面就容易了。直到开始实习后才发现,面试相对于实习本身,真的只是一件小事儿而已。
小圈理解的产品经理面试,是在有限的时间之内,通过交流,考察你的沟通能力和产品感觉。你只要向面试官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即可。你的想法可以天真,也可以缜密,因为它们不是需要完成的任务,没有期限,没有对错,只要你有想法并且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
而真正开始实习后,你就成了团队中的一员。你需要为每个目标设定期限,要为每句话负起责任,那份焦虑,那份沉甸甸的滋味,早已不是一个在面试官面前侃侃而谈的应聘者所能体会的了。
回到面试来说,要应付产品的面试,需要理解开发产品的整体流程以及其中的要素,紧紧把握用户的需求。同时,需要对互联网产品市场有所了解,能够对市场中的热门产品从设计、运营的角度给予合理的评价。
小圈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准备产品的面试。首先,适当的看产品方面的书籍,做好积累和沉淀。再者,要关心互联网产品的动态,对产品的设计、运营等积极思考。只要做好了这两个方面,再加上一点好运,面试应该能够搞定。
当小圈遇到实习 当小圈遇到实习,本以为是情投意合,你侬我侬,没想到,一头栽进了艰难的磨合期,差点撑不过蜜月就分道扬镳了。好在小圈有颗强大的心脏,总算坚持了下来,收获了甜蜜的结尾。
对于完全无实习经验的小圈来说,实习实在打破了太多的旧习惯,一时间让人无比痛苦。实习前,早上刷会儿微博、看会儿资讯;实习后,早上一坐到位置上,看着满满的to-do-list,心理就无比着急。实习前,中午都会小睡一会儿;实习后,中午大家都在热烈讨论,实在不好意思趴下。实现前,吃过晚饭,基本处于半休息半工作状态;实习后,晚上八九点收工是家常便饭,而这个时间已经比正式员工要早,因为得赶回学校洗澡。
可是,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最最痛苦的事情是,每周五临到周会时,你都发现,这周安排的任务又有delay!在公司里,deadline是一件很重要很正式的事情,因此在周会上报delay很尴尬,很丢脸。
实习初期,造成delay的原因无非就是效率低、专注度不高,这很好理解:客观上,每次接受的任务对新人来说都是全新的,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效率低是很正常的;主观上,平时在实验室的工作节奏太散漫,到了公司,就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于是,刚开始的几个星期,周周都有delay。指导人和阿拉丁组的带头人分别跟小圈谈了这个问题之后,小圈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积极的调整和改进。可是,事情没有变得更好。反倒是在某一天,由于实在无法完成手里的任务,不得已熬了通宵。
那个夜晚,男朋友陪着熬到了三点,被催去睡觉了。小圈坐在电脑前迷迷糊糊的处理着文档,脑子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只有一个想法,要把事情做完。所幸,熬了一夜之后,状态还不算太差,总算赶在deadline之前提交了报告。那段时间,身体和精神状况到了一个极限。小圈告诉自己,如果再有这样需要熬夜的情况,就退出。所幸,后面一切顺利。虽然辛苦,但再也没有让人如此为难的时刻了。
现在来看,或许世界上大多数事情都是这样的,会有一个艰难的适应期,将你压榨到极限,过了极限,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需求,需求 在进入这一小节之前,先介绍一下小圈所在的阿拉丁组。这个组的成立时间不算太长,应该不会超过五年,里面的二十几个员工,资历都不算深。阿拉丁是干什么的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百度搜索里输入“天气”,出来的第一个结果就是阿拉丁。它不仅使用了权威的天气数据,还将它图形化展现,让用户非常直观的获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甚至不需要传统搜索中必须的二次点击。这就是阿拉丁组在做的事情:对于部分搜索请求,会把最好的数据以最好的形式展现给用户,实现了“即搜即得”。现在,阿拉丁的结果覆盖了出行、旅游、娱乐、招聘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百度搜索中,大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作为一个新人,进入这个组的第一堂课就是,如果从用户的搜索关键词(query)和点击行为,判断出用户的需求。新人训练为期一周,通过一个星期的练习,渐渐的,就对用户需求有了比较明确的概念。一个产品,说到底,就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因此,如何精准的把握用户需求、如何找到资源满足需求就是PM要思考的事情。
虽然在阿拉丁组,但是小圈负责的并不是阿拉丁的产品,而是百度翻译。百度翻译是阿拉丁组中唯一一个独立产品,基本和阿拉丁组做的东西没有关系,PM也是变来变去,没有定数。做翻译产品最大的好处在于,比阿拉丁组的产品容易上手。
指导人给小圈布置的第一个任务是,对百度翻译的需求满足度进行评估。这样的评估在一个产品的生存周期中,是会经常发生的。在真正接触一个产品前,大家可能经常会问,如何了解现阶段用户的需求是什么呢?这样的评估就是了解用户需求最好的办法。通过这次评估,得出的几个比较重要的结论,比方说,英文词组翻译成中文时,经常只有一个结果,这显然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改进,等等。
接着,小圈又做了百度翻译与竞品的需求满足度对比评估、百度搜索中翻译阿拉丁的需求满足度的评估,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会被记录下来,排出优先级,写入产品的季度计划当中。一些比较紧急的问题,可以立即和开发人员联系,进行处理。
在实习的第一个月,小圈每天打交道的,都是用户的query。看着那些活生生的query,仿佛看到了用户那鲜活的需求。它们有的已经被满足,有的还做得远远不够,等待PM去解决。
产品设计的美丽传说 在做完一系列评估之后,指导人开始布置新的任务: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工作是准PM们对于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最美好的设想:在图纸上,从无到有,设计出一个全新的产品或者新功能。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啊。现实呢,比想象中差一点点,但是也还不错。
小圈的第一个任务是给翻译产品设计分享、收藏功能。作为一个新晋的PM,该如何着手进行设计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做需要做什么事情,做这个事情的原因和背景。接着,从用户角度进行思考,设计出这个功能的基本形态和基本的逻辑;最后,从多方面进行细化,完善这个功能。
最终,所有这些想法,会落实到一份文档上,那就是伟大的MRD(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这份文档是对所设计产品的详细描述,它的阅读者是开发人员(RD)和测试人员(QA),他们会依据这份文档进行产品的开发。
就以小圈的第一个任务为例,来讲解一下一份MRD是怎么写出来的。
第一步,任务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这个任务听起来很简单,无非就是加一个收藏的按钮,再加几个分享的按钮就行了。也就因为看起来简单,指导人才把这件事情交给了小圈,而事实,并非如此。至于开发新功能的背景呢,翻译产品的用户对分享和收藏功能的需求应该不算太大,但是,这个功能可以增加用户黏性、同时借助用户力量推广产品。所以,组内决定加入这个新功能。
第二步,设计功能的基本形态和逻辑。
分开来看,需要的实现功能有两个:收藏功能和分享功能。
收藏功能相对简单,只需要在页面上加一个收藏的链接。刚开始,希望加一个收藏到百度个人首页的按钮,指导人觉得这个功能设计起来太过复杂,技术上也未必可行,早早就被砍掉了。这是小圈学到关于产品设计的第一课:学会tradeoff。
分享功能则复杂很多,好在百度有一个组在负责分享这件事,可以使用他们提供的服务。分享的基本逻辑是:用户点击了某个站点的分享按钮后,会根 据用户的输入,确定分享词,在站点上发布出去。
这样一来,MRD的基本框架就搭好了。
第三步,进入细化阶段。
这个阶段就是对刚才设计好的功能进行细化,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比如,对于分享功能,需要考虑分享到哪些站点、分享词的长度、是否带图片等等。同时,每次增加新功能,都不要忘记修改产品的帮助文档,这个也需要写到MRD中。
最终,就形成了一份长达7页的MRD。
写MRD有几点特别需要注意:
首先,语言要清晰,因为MRD是开发人员、测试人员进行项目开发的主要依据,语言模糊是最忌讳的;
第二,思考要完备,一定要尽量考虑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将它们都纳入文档中,比如用户输入错误啊,用户输入超级长啊等等;
第三,设计图要明了,详细的设计图是由UE(界面设计人员)完成的,但是在MRD中,也需要有一个简单的设计图,以做参考,设计图需要尽量明确,重点突出。 那些年跟过的案例 项目管理是PM在公司一部分职责,对于这部分工作,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定义。在微软、hulu这些外企中,PM的全称就是program manager,主要的责任就是项目管理而非产品设计,而在百度、腾讯等国内公司,并没有专门的项目管理职位,项目以开发人员为核心,产品经理作为项目的发起人,会站在用户的角度参与项目的管理。
在小圈看来,项目管理从发起MRD评审那一刻就开始的。
MRD评审是什么呢?PM完成MRD之后,需要预约开发人员进行评审,在评审中,PM会带着大家一起讨论MRD,开发人员会就每一项功能进行评估,看是否能实现。如果能实现,难度有多大,时间需要多少。之后,会根据评审的讨论修改MRD,而这份MRD就可以作为项目的发起文档了。之后大部分时间内,项目相关的人员都会按照这份文档来进行开发。
从评审开始,你就作为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开始为整个项目负起责任。在这个由PM、RD、UE、QA组成的团队中,你所代表的就是用户,你需要从维护用户利益的角度出发,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MRD评审之后,开发人员会确定排期以及人员分配。因此,在正式进入项目之前,有一段空闲期。在这段时间里,PM可以将设计草图交给UE进行细化设计。同时,PM还可以和开发人员进行适当的沟通,尽早预测出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惜的是,由于小圈经验的不足,这个前期准备小圈做得很少,基本都是在开发开始之后,才进行跟进。
项目开始后,主要由开发人员负责,PM当然也不能闲着,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PM来敲定。就拿跟进过的分享收藏功能来聊吧。在项目进行快一个月以后,开发人员突然告诉我,无法实现在开心网上的分享。原因比较复杂,导火索是公司提供的分享接口存在人人网无法上传分享图片的问题。于是,RD自作主张,改用了自己写的后端接口。结果,在开心网上始终无法正常分享。于是,紧急联系负责分享的人员进行讨论,确定了方案A和B。方案A,改后端接口,但需要分享组解决人人网无法上传分享图片的问题,同时,能够满足我们的上线时间。方案B,用开发人员现在这一套接口,放弃开心网上的分享。评估之后,最终采用了方案A。
从小圈经历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案例,总结出一句话:做项目时,PM很忙!
两杆大烟枪 说了这么多,最后的最后,小圈用两个关键词来总结一下在百度的这150天实习:执行力与沟通。
大烟枪一:执行力。互联网公司的竞争非常激烈,时间永远是第一位重要的事情,因此,deadline一定要放在心中。尊重deadline就是尊重这份工作。而影响执行力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专注度,一个就是做事的方法。在做事方法上,注意目标导向一定没错。每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清楚目标和原因。否则,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你都无法解决。最终,你一定会花很长时间,做出一个远远偏离你目标的结果。
大烟枪二:沟通。作为一个PM,团队里的任何人遇到任何事,都会跟你沟通,谁叫你是项目发起人呢。沟通中,也要注意目标导向,知道预约这个沟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需要提前做功课。再者,沟通的基本技巧也很关键啦,这些就由自己去积累比较好。
本文由传智播客为您推荐并呈现,来源:新浪博客,译者:小圈学做产品经理
友情提示:若出处标注错误,请联系QQ:1010746983及时更正,感谢理解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