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树算法起源于E.B.Hunt等人于1966年发表的论文“experiments in Induction”,但真正让决策树成为机器学习主流算法的还是Quinlan(罗斯.昆兰)大神(2011年获得了数据挖掘领域最高奖KDD创新奖),昆兰在1979年提出了ID3算法,掀起了决策树研究的高潮。现在最常用的决策树算法是C4.5是昆兰在1993年提出的。(关于为什么叫C4.5,还有个轶事:因为昆兰提出ID3后,掀起了决策树研究的高潮,然后ID4,ID5等名字就被占用了,因此昆兰只好让讲自己对ID3的改进叫做C4.0,C4.5是C4.0的改进)。现在有了商业应用新版本是C5.0link。
一、决策树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决策树就是一棵树,一颗决策树包含一个根节点、若干个内部结点和若干个叶结点;叶结点对应于决策结果,其他每个结点则对应于一个属性测试;每个结点包含的样本集合根据属性测试的结果被划分到子结点中;根结点包含样本全集,从根结点到每个叶子结点的路径对应了一个判定测试序列。下面直接上个图,让大家看下决策树是怎样决策的(以二元分类为例),图中红线表示给定一个样例(表中数据)决策树的决策过程:
Class for constructing anunpruned decision tree based on the ID3 algorithm.
Can only deal with nominal attributes. No missing values allowed.
Empty leaves may result in unclassified instances. For more information see: R. Quinlan (1986). Induction of decision trees. Machine Learning. 1(1):8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