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的创建方式
Thread类
构造方法:
- public Thread():分配一个新的线程对象。
- public Thread(String name):分配一个指定名字的新的线程对象。
-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分配一个带有指定目标新的线程对象。
- public Thread(Runnable target,String name):分配一个带有指定目标新的线程对象并指定名字。
常用方法:
- public String getName():获取当前线程名称。
- public void start():导致此线程开始执行; Java虚拟机调用此线程的run方法。
- public void run():此线程要执行的任务在此处定义代码。
- public static void sleep(long millis):使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以指定的毫秒数暂停(暂时停止执行)。
- public static Thread currentThread():返回对当前正在执行的线程对象的引用
Runnable接口
定义Runnable接口的实现类,并重写该接口的run()方法,该run()方法的方法体同样是该线程的线程执行体。
创建Runnable实现类的实例,并以此实例作为Thread的target来创建Thread对象,该Thread对象才是真正的线程对象。
调用线程对象的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
}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创建自定义类对象 线程任务对象
MyRunnable mr = new MyRunnable();
//创建线程对象
Thread t = new Thread(mr, "小强");
t.start();
for (int i = 0; i < 20; i++) {
System.out.println("旺财 " + i);
}
}
}
ps:Runnable对象仅仅作为Thread对象的target,Runnable实现类里包含的run()方法仅作为线程执行体。而实际的线程对象依然是Thread实例,只是该Thread线程负责执行其target的run()方法。
实现Runnable接口比继承Thread类所具有的优势:
适合多个相同的程序代码的线程去共享同一个资源。
可以避免java中的单继承的局限性。
增加程序的健壮性,实现解耦操作,代码可以被多个线程共享,代码和线程独立。
线程池只能放入实现Runable或Callable类线程,不能直接放入继承Thread的类。
扩充:在java中,每次程序运行至少启动2个线程。一个是main线程,一个是垃圾收集线程。因为每当使用java命令执行一个类的时候,实际上都会启动一个JVM,每一个JVM其实在就是在操作系统中启动了一个进程。
线程安全
如果有多个线程在同时运行,而这些线程可能会同时运行这段代码。程序每次运行结果和单线程运行的结果是一样的,而且其他的变量的值也和预期的是一样的,就是线程安全的。
线程安全问题都是由全局变量及静态变量引起的。若每个线程中对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只有读操作,而无写操作,一般来说,这个全局变量是线程安全的;若有多个线程同时执行写操作,一般都需要考虑线程同步,否则的话就可能影响线程安全。
为了保证每个线程都能正常执行原子操作,Java引入了线程同步机制
完成同步操作:
同步代码块
synchronized(同步锁){
需要同步操作的代码
}
同步方法
对象的同步锁只是一个概念,可以想象为在对象上标记了一个锁.
锁对象 可以是任意类型。
多个线程对象 要使用同一把锁。
锁机制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method(){
可能会产生线程安全问题的代码
}
同步锁是谁?
对于非static方法,同步锁就是this。
对于static方法,我们使用当前方法所在类的字节码对象(类名.class)
Lock锁
Lock锁也称同步锁,加锁与释放锁方法化了,如下:
public void lock():加同步锁。
public void unlock():释放同步锁。
锁对象, 也称为"同步锁", "对象锁", "对象监视器"
同步的原理:
线程进入同步代码块前, 会"争夺锁对象", "只有一个线程"会抢到锁对象
进入同步代码块的线程, 会"持有锁对象", 并执行同步代码块中的代码
此时同步代码块外的线程, 处于"阻塞"状态, 只能等待
当同步代码块内的线程执行完代码块, 会离开同步代码块, 并"归还锁对象"给同步代码块
等在同步代码块外的其他线程就可以继续争夺锁对象
线程状态
线程的生命周期中, 可以出现有6种状态:
1. "NEW 新建"
线程被创建, 但没有调用 start() 启动
2. "RUNNABLE 可运行"
调用 start()方法后已启动, 但可能正在执行 run() 方法的代码, 也可能正在等待CPU的调度
3. "BLOCKED (锁)阻塞"
线程试图获取锁, 但此时锁被其他线程持有
4. "WAITING 无限等待"
通过锁对象调用无参的 wait() 进入此状态.
等待其他线程通过锁对象执行 notify() 或 notifyAll() 才能结束这个状态
5. "TIMED_WAITING 计时等待"
如通过锁对象调用有参的 wait(long millis) 或 sleep(long millis), 则进入此状态.
直到时间结束之前被其他线程通过锁对象执行 notify()或 notifyAll()唤醒, 或时间结束自动唤醒
6. "TERMINATED 终止"
run()方法结束(执行结束, 或内部出现异常), 则进入此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