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类(abstract class)的定义方式如下: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里面至少有一个抽象方法
{
public int t; //普通数据成员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1(); //抽象方法,抽象类的子类在类中必须实现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2();
public void method3(); //非抽象方法
public int method4();
publi int method4 (){
…… //抽象类中可以赋予非抽象方法方法的默认行为,即方法的具体实现
}
public void method3(){
…… //抽象类中可以赋予非抽象方法方法的默认行为,即方法的具体实现
}
}
接口(interface)的定义方式如下:
public interface Interface
{
static final int i; //接口中不能有普通数据成员,只能够有静态的不能被修改的数据成员,static表示全局,final表示不可修改,可以不用static final 修饰,会隐式的声明为static和final
public void method1(); //接口中的方法一定是抽象方法,所以不用abstract修饰
public void method2(); //接口中不能赋予方法的默认行为,即不能有方法的具体实现
}
class StudentDriver extends Student implements DriverLicence {
}
class WhtieCollarEmployeeDriver extends WhtieCollarEmployee implements DriverLicence {
}
class BlueCollarEmployeeDriver extends BlueCollarEmployee implements DriverLicence {
}
class BossDriver extends Boss implements Driver {
}
当我定义了“汽车”类后,我就可以指定“司机”了。
class Car {
setDriver(DriverLicence driver);
}
这时候,Car的对象并不关心这个司机到底是干什么的,他们的唯一共同点是领取了驾照(都实现了DriverLicence接口)。这个,应当是接口最强大的地方也是抽象类无法比拟的。
总结:抽象类是提取具体类的公因式,而接口是为了将一些不相关的类“杂凑”成一个共同的群体。通常我们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多用接口,毕竟java是单继承,不像C++,但是在需要使用抽象类的时候一定还是要用的(有点类似goto的用法),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