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传智教育(股票代码 003032)旗下技术交流社区北京昌平校区

 2014年春节腾讯和阿里移动支付大战余音犹在,巨头角力催生的打车烧钱竞赛如火如荼。在移动互联网加速侵蚀移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中国互联网界的巨头们纷纷加速向全新领域进击的脚步。
  进入3月,淘宝“38生活节”的广告铺天盖地的袭来,阿里似乎在向全世界宣告对O2O的势在必得和对线下庞大世界的渴望。在投资美团、丁丁网,全资收购高德后,擅长高举高打的阿里势必希望大笔的支出能够尽快换来在O2O领域的绝对优势。那么对于阿里来说,集中资源、定点投入,从而在上市之前,在线下的真实世界中再次复制出双11的奇迹就成了一个最优的选择——这就是淘宝38生活节得以落地的缘由。
  然而事实却并非阿里所构想的那样顺利。即便号称投入超过双11+双12的总和,亲赴韩国请来李敏镐担任形象代言人,阿里依然无法避免被百度糯米砸出的一亿重金补贴+海量团单底价放量购买组合拳一击K.O,遭遇了诞生十余年里第一次“技术性击倒”。百度糯米的这次“截胡”也许可以教会阿里,一个强大的对手才是最好的老师。接下来,我们将这两个互联网巨头比作两位巅峰实力的拳手,透过全方位比拼复盘这次盛况空前的O2O烧钱大战。
  BA实力对比之一:“身体素质”
  同为巨头,阿里和百度在电商和搜索领域多年来堪称无往而不胜。这两位“拳手”拥有很多的相似点——同样手握巨量现金、同样拥有超高的利润率和长期看好的良好前景、多年打磨的业务模式带来同样稳健的基础、旗鼓相当的品牌和影响力……但阿里和百度自我修炼的方式又完全不同。阿里走的是飘逸灵动的“剑宗”路线,成长速度极快但时有起伏,着重锤炼四肢;百度走的是沉稳古朴的“气宗”路线,虽成长缓慢但上升曲线平稳,着重锤炼身躯。回到企业层面,可以说阿里重营销、百度重技术。阿里巴巴的文化和价值观中讲到,“我们的业务成功和快速增长有赖于我们尊崇企业家精神和创新精神,并且始终如一地关注和满足客户的需求”,而百度则以“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为使命。业界公认的是,百度是一家技术驱动型的公司,而阿里则由销售和服务驱动。经过十余年从弱到强再到领袖武林,丰厚的财力和对互联网的熟稔让阿里和百度有能力以最快的速度弥补自身的缺陷。技术不再成为阿里的短板,而百度也在不断锤炼营销和服务能力。因此在这个基础实力的比拼环节,百度和阿里算是旗鼓相当。但更重要的是,企业基因的差异往往是企业行为的决定性因素,也对企业的战略和前进至关重要。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