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在点、线的构成形态中,讲究空间的构成和动势的构成;而在字体架构中,同样讲究空间、动势和立体感。
书法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熊秉明语)。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而书法的高度概括、夸张、取舍、手法简洁明了,准确地表现了自然界中的万物形态。
书法的形态美和韵律美:书法以用笔为上,精妙的用笔可以使观者百看不厌。如: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的笔画变化,在一篇324字的短文中,仅一个“之”字就有二十三个,但每个“之”字都不同,而是随势、随情在进行着变化,变化得如此和谐统一。书法中的线条具有一种节奏美感。不同的书写节奏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舒缓的节奏,可以给人甜美、潇洒、大方的艺术感受;急速的旋律,可以给人以兴奋、向上、痛快淋漓的感受,这样书法中的笔墨干湿浓淡,枯润等,使作品就有了生命,焕发出神采。
书法的质地美与力感美:笔画是写在平面纸张上的,但能给人以重量感,它实实在在,不虚浮,能有力透纸背的效果。苏轼曾说过:“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成为书也。”这一点在字体设计中非常重要。 “书法的力感美来源于‘势’。‘势’是笔法的动感,又是‘意’的物化,势向‘意’延伸,‘意’借‘势’高扬。”(引自《中国书法》)“势”在中国书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对书法观照和理解的一个角度。“势”一端连接着物象(用笔),一端连接着意韵。浑厚刚劲,气势缠绵,顿挫郁勃,直抒内心的悲愤激昂之情,这也是字体设计值得借鉴的地方。
书法的章法美与意境美:书法作品应是一件艺术品,不仅追求用笔美造型达到局部美,更注重整体的美。章法又称“布白”。清·将和《书法正宗》说:“布白有三,字中之布白,逐字之布白,行间之布白。”
“意境”是作者对生活、自然一些现象的观察以及深刻的理解,并能用书法表现出来他的理解和感受,给书法以生命,给人以启迪,使人精神一振,留下美好的回味。意境美又能体现作者的气质、情感、文采、骨气、人格。如颜真卿忠义大节,故其书雄大气。意境美是很深刻内涵的美。而这种的美却是建立在法度之上,是对生活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离开了法,离开了生活,便失去了美。
书法的自然美:自然美是最朴素的形式美。如:山川、大海、幽林、莽原。
书法是一门点线结合的艺术,点和线是书法形象构成的最基本的元素;平面设计同样是由点、线扩展到面相结合而构成的一门艺术,点和线同样也是平面设计构成中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书法艺术以对比、均衡、节奏、韵律作为它的主要形式美法则,在一幅书法作品中,书法家通过点线的交错,空白的切割与构成,来体现书法的形式美;而一幅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也要做到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的和谐统一。
平面设计作品主要以图形和文字为主要元素,这时的文字不仅仅只是传递信息,还起着美化装饰甚至传承文化的作用。所以也就对作品中的文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纵观我们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则是一律的应用电脑美术字,当然美术字有其优越性的一面,它方便、规范,但与书法相比,则显得呆板,缺乏精神和活力,更缺少艺术性。创新是设计的灵魂,而平面设计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地坚持从图形元素和文字元素中去发掘、去创新。
当然,完全采用书法字体而不加以任何变化,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要使书法艺术更好的具有时代气息,更好的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中,使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像日本的平面设计中所使用的书法字体,其实都已经是变形过的新结体,和传统的书法字体已经不同。他们加强了笔画粗细的对比,夸张了字体间的布局,在结体方面更多地运用了类似‘POP’字体,这也使得该书法具有现代感并更易于被众人所喜欢与接受,同时识别性也得到增强,这是与我们传统的书法艺术最大不同的地方。这里不说哪种书法好,只是哪种表现更适合运用在平面设计上。
而作为平面设计作品的另一个组成部分的图形,也同样可以从书法艺术中吸收营养。 书法艺术的基本工具——笔、墨、纸、砚,都是民族传统图形的最好选择。我们还可以通过打散、组合的方式,来扩大文字的图形意义,以使之区别于平常的汉字,从而增强视觉上的识别力。香港设计前辈靳埭强先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中国传统的笔墨应用到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之所以被不同种族的人所接受,正是因为他通过笔墨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来体现民族精神。其实,这时候的笔墨已经超出了国度,成了一种世界性的语言。
书法介入到平面设计只是一种途径、一种手段。而书法与平面设计同属于艺术,它们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并有着密切的联系,设计师则更易于通过接受和掌握书法艺术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并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平面设计作品中去,增加作品的文化内涵,增强作品的生命力。要创造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平面设计,既要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从国外优秀的设计作品中进行借鉴。而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理应要继承,更好地融入到设计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