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书籍、网路以及设计师的推广,这几年设计已然成为显学。在近代中国也有许多设计师纷纷投入创作领域,对于汉字的诠释也有不同风貌。在本系列文章中收录了几位70、80后中国平面设计师作品,其中可感受浓厚的文化气息揉合现代的视觉语彙,本篇就先来欣赏几位70后较具代表性的设计师,究竟中文字还有著什麽样的可能性?让我们一览百花齐放的中国平面设计,欣赏细节优游其中。
时澄1974年生,时澄现为南京平面设计师联盟副主席,热爱纯美术的他走上了设计一路,作品中汉字的结构上富有变化,不时考验著观众的阅读,欣赏他的作品就如同在一串钥匙中找出对的那一把,当门被开启时,又是另一番风景。 下二图为「和则合、容则融」的丝路精神系列海报设计,以纯文字为视觉主体,简单的色彩组成中带有书法的墨色变化,营造出独特的个人风格。 「慈悲善念」海报创作──绵延弯曲的线条勾勒出四字善念慈悲,徜徉在图案及文字间的模糊地带是汉字的特色之一。 「空无」海报创作──乾淨的点线面构成,配合带有流沙质感的不规则图形,表现出虚无缥缈的画面。你是否感受到且看出了空无二字? 「居首共友」海报设计──以简约的直/斜线条来呈现汉字的笔画,除了海报中的居首共友四字外,你读得出右上方的内容吗? 「定山寺」系列海报设计──观山、听泉、思行,定山寺系列中汉字和背景器皿的烘托,营造具有层次感的画面。想必各位读者已经看出时澄擅于图案化汉字,并搓揉其元素,捏出新的风景。
陈正达设计给我一扇窗户,它让我在呼吸中享受生命。
1977年生的陈正达,与父亲陈守义、叔叔陈守烈同样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生于这样的环境下,可以说从小就接受艺术的薰陶。由于早年曾赴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地进行设计交流,我们可以从他作品中的色彩运用与造型符号感受到欧洲设计风格的影响,除此之外,他也同时运用中文字的特性,丰富了作品的层次。
「2016中国美院毕业展」视觉设计──下图海报中的美字由倒过来的「天」字与「云」字相合,体现大美无边,似天似地似云,隐于心间。另外也延伸发展至各种不同的版面应用(下二、三图)。 下列三张则是陈正达早期的海报作品,每一幅也都极具视觉张力,手法多变且深具意涵。依序分别为:「转变」反战海报设计;「品嚐战争」反战海报设计;「在时间中思考」海报设计。 「2016东方地平线」年会系列海报设计──以「东」字为主体所发展的各种视觉变化,同样传递著「交流」与「延伸」的讯息。 「设计.东方」展览视觉设计──不单单只是平面,这套视觉也应用于立体造型与空间展示中,呈现同一主题的不同角度与多样面貌。
刘治治作品要建立在视觉研究之上。好看不好看其实只是一个最底层的问题,我们更喜欢看到由逻辑推导出的视觉结果。我希望做的是藉理性的思维和创作,让世界变得好玩有趣。
这段话听来与设计巨人福田繁雄的理念有些相似,都希望透过创作给这个世界带来更有趣的角度。1975年生的刘治治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其创作屡屡获奖并受邀至各国巡展,看似随意不羁的视觉画面中饱含丰富的层次与细节,其实也隐含著理性主义的思维,图形与文字间的逻辑清晰可见,他的理念与风格正一点一点扩展我们的想像空间。
下图为「回车,OCAT五周年庆典」的海报设计,利用红蓝双色方块拼出「回车」二字,代表著键盘中「Enter」的按键,展览也意会著启动或进入新计画。 在「浮世,杨帆作品展」海报设计中,设计师以米黄色图形勾勒出了标题文字「浮世」,柔软的线条与和画作方框产生强烈对比,其整体画面营造的慵懒、高雅氛围与画家杨帆所描绘的女性形象相互呼应。 下列的几张海报作品中,可以看得出刘治治洗练的视觉驾驭能力,以图纹构成的标题时而凸显、时而隐晦,让阅读更具层次,搭配独特的色彩与文字编排构成,强烈的装饰主义风格散发著含蓄又繁複的东方魅力。下列作品依序为:「一晃十年」音乐会海报设计;「乡兮」电影海报设计; 下二图为:「解禁」展览海报与「速写客」海报设计,两者的主要图形也同时是文字的构成; 下二图为:「为坐而设计」设计奖项及「歌德之夜」活动海报设计,大家看出图纹所呈现的「坐」字了吗? 在「春天,杨帆个展」海报设计中,艺术家的作品特色巧妙地成为了视觉设计的主要元素。
广煜1977 年生的广煜是 A Black Cover Design 合伙人之一,已经得过许多奖项的他,曾说过自己差点就要放弃平面设计,但后来的客户 N12(当代艺术团体)给了他发挥创意的空间,作品更一举夺得 TOKYO TDC 奖项,也因此开启了广煜未来的大门。他的创作反映出厚实的中华文化底蕴,同时兼具西方设计的大胆跟挥洒,并时常利用文字的延展以及解构来创作,打破舒适的阅读状态,如下二图分别为「不在图像中行动」及「郭鸿蔚:大比喻家」所设计的展览海报,这类型的「反设计」手法虽非创举,但十分考验设计师对于内容的渗透,以及驾驭各种字型的编排功力。 广煜的作品中也不乏西方设计影响的痕迹,但却能让画面在双语共存时产生良好的平衡感与融合度,从下二图的「创新中国文化节」活动海报以及「一粒尘埃:欧阳春个展」海报设计中便可探知一二; 在「纸间现实:Lars Müller 最爱的书」展览海报设计中,黑体与 Helvetica 两种字体协调的交错著,被安排成像是一本本书齐放在书架上,与展览的主题结合同时传达展览资讯; 又或者在「东京TDC北京展览」海报中刻意强化文字衬线,透过这样的手法让欧文和中文明体相容,整体视觉张力也跟著提升。 在简约的字型编排表现之外,广煜也时有丰富的色彩与视觉表现,如「没边──2010服装秋冬发表会」的视觉设计中,就利用的布面纹饰的拼贴与各种图形呈现出饱满活泼的氛围。 本篇所介绍的几位70后的设计师,即便身处在同一个年代,但每个人对于设计的想法与定义截然不同。从他们的设计中可以发现,他们不受潮流或是讨喜的风格所箝制,勇敢地去创作,在丰富与多样化的视觉表现之外,也不失独特的文化涵养,是很值得当代的设计师们参考学习的。
转自 数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