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传智教育(股票代码 003032)旗下技术交流社区北京昌平校区

© 朱神必 金牌黑马   /  2014-2-22 19:11  /  1037 人查看  /  0 人回复  /   0 人收藏 转载请遵从CC协议 禁止商业使用本文

一头是广阔的中国市场,另一头是琳琅满目、价格优惠的全球商品,来自中国上海自贸区的一项新业务——人民币跨境支付将两个市场联系了起来,似一座桥梁打通了人民币进出中国的通道。刚刚获得牌照的5家支付机构就像在大桥上运行的交通工具,他们拥有了运输人民币出境时必备的护照和签证。
从搭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跨境通”到人民币跨境支付,“海淘”成为了自贸区成立后最热的词语。
为什么是“海淘”率先落地?
首先,市场庞大。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海外代购市场2013年的交易规模超过700亿元。 2012年,国内消费者仅通过支付宝实现的“海淘”消费规模,就同比增长117%,远高于国内网购64.7%的增长速度。从规模上看,自贸区“海淘”值得期待。
其次,接地气。去年9月底,自贸区挂牌以来,自贸区几乎日新月异,很多细微变化涉及专业领域,与这些领域相比,“海淘”与众多消费有关,能够增强自贸区业务的影响力。另外,“海淘”与实体交易挂钩,风险较小。央行在细则中强调人民币跨境交易必须基于真实的业务,避免不当套利,就是为了控制风险。
更加重要的是,自贸区瞄准“海淘”业务,还是一条人民币国际化的“钱途”。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是央行一直在推动的业务,可是在国际上人民币能用的地方太少了,快速增长的“海淘”业务成为一个很好的抓手——用中国人的购买力吸引海外商户使用人人民币结算,推动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流动。
自贸区的“算盘”能否如意,还要看自贸区“海淘”新模式能否获得市场的认同。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