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基础IO流的简单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小小的帮助。
一 IO流的三种分类方式:
1.按照流向来分:
输入流:只能从中读取字节数据,不能向其写出数据
输出流:只能向其写入字节数据,不能从中读取数据
2.按照流所处理的数据类型划分:可分为:
字节流:用于处理字节数据。
字符流:用于处理Unicode字符数据。
3.按照格式可以分为:
节点流(低级流)可以从向一个特定的IO设备(如磁盘,网络)读写数据的流。
处理流(高级流):可以对一个已存在的流的连接和封装,通过所封装的流的功能实现数据读写功能的流。
二 IO流的四大抽象类:
1.常见InputStream类(读数据)
-低级
InputStream
FileInputStream
ByteArrayInputStream
PipedInputStream
-高级
DataInputStream
BufferedInputStream
2.常见OutputStream(写数据)
-低级
Out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ByteArrayOutputStream
PipedOutputStream
-高级
DataOut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
3.常见的Reader类
-低级
CharArrayReader
StringReader
PipedReader
FileReader
-高级
BufferedReader
InputStreamReader
LineNumberReader
4.常见的Writer相关类
-低级
CharArrayWriter
StringWriter
PipedWriter
FileWriter
-高级
BufferedWriter
OutputStreamWriter
PrintWriter
注意:所有高级流都不能直接IO设备(磁盘或网络等)进行直接的交互,必须建立在低级流的基础之上。
三 缓冲流:
BufferedReader -Reader
BufferedWriter
BufferedInputStream -InputStream
BufferedOutputStream
缓冲流输入流 支持其父类的mark()和reset()方法。
mark()方法用于“标记”当前位置,就像加入了一个书签,可以使reset()方法返回这个标记重新读取数据。
BufferedReader -readLine() --以r或n分隔
BufferedWriter -newLine() --写入一个行分隔符
BufferInputStream和BufferedOutputStream平时很少用到。
四 InputStream的基本方法
1.int read() throws IOException 读取一个字节以整数形式返回,如果返回-1证明读到文件的末尾。
int read(byte[] buffer) throws IOException 将数据读入一个字节数组,同时返回读取的字节数。
int read(byte[] buffer,int offset,int length) throws IOException 将数据读入一个字节数组,放到数组的offset指定的位置开始,并用length来制定读取的最大字节数。
2.void close() throws IOException 关闭流释放内存资源
3.int available()返回可以ong种读取的字节数。
4.long skip(long n)在输入流中跳过n个字节,将实际跳过的字节数返回
5.boolean markSupported() 判断流是否支持标记功能。
6.void mark(int readlimit)在支持标记的输入流的当前位置设置一个标记。
7.void reset() 返回到流的上一个标记。注意必须支持标记功能。
五 OutputStream的基本方法
1.viod write(int b)throws IOException向输出流写入一个字节数据。
void write(byte[] buffer)
void write(byte[] buffer,int offset,int length)
2.viod flush() 将输出流中缓冲的数据全部写出到目的地。
3.void close() 关闭流
六 Writer的基本方法
1.void write(int c) throws IOException 向输出流中写入一个字符数据。
void write(char[] buffer) 将字符数组buffer中的字符写入到流中
void write(char[] buffer,int offset,int length) 将字符数组buffer中从offset开始的length个字符写入到流中
void write(String str) throws IOException 将一个字符串中的字符写入到输出流
void write(String str,int offset,int length)将一个字符串从offset开始的length个字符写入到输出流
4.void flush() 将输出流中缓冲的数据全部写出到目的地。
七 Reader的基本方法
1.int read() 读取一个字符以整数形式返回,如果返回-1证明已到流的末尾。
int read(char[] buffer)将从流中读出的字符放到字符数组buffer中,返回读出的字符数。
int read(char[] buffer,int offset,int length) 将读出的字符放到字符数组的指定offset开始的空间,每次最多读出length个字符。
2.void close();
3.skip(long n)
4.void mark(int readlimit)
5.void reset()
八 访问文件类
1.FileInputStream和FileOutputStream继承基类用于向文件中输入输出字节
2.FileReader和FileWriter继承基类用于向文件中输入输出字符。
注意:a.输出流在构造函数第二个参数可以设置true,表示在文件的末尾进行追加写入。
b.此类流会抛出FileNotFoundException异常。
九 转换流:主要作用是将字节流转换为字符流。
1.InputStreamReader需要和InputStream套接
2.OutputStreamWriter需要和OutputStream套接
十 数据流与字节数组流:
1.数据流主要为实现可以存取java原始数据类型,如long,boolean等
数据流是字节流
2.DataInputStream需要和InputStream套接
DataOutputStream需要和OutputStream套接
3.DataInputStream的方法:
-readBoolean();readInt();read...
-readUTF()网络传输常用方法,读一个Unicode字符串
4.DataOutputStream方法与DataInputStream中的方法对应
5.此构造函数等于已可以往一个字节数组里输入内容
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此方法为获取一个字节数组方法返回字节数组
baos.toByteArray();
此方法获取字节数组占了多少字节
new ByteArrayInputStream(byte[]).available()
十一 Print流
1.Print流只有输出流没有输入流,PrintWriter和PrintStream分别针对字符和字节
2.提供print和println方法,用于多种数据类型的输出。
3.输出操作不会抛出异常。
4.PrintWriter和PrintStream可设置自动刷新功能。
十二 Object流
1.序列化,用于直接将Object写入或者读出。
2.static和transient关键字修饰的属性是不能被序列化的。
3.需要序列化的类必须实现Serializable接口或者Externalizable
4.方法:
-writeObject(Object obj)
-Object readObject();
若想得到Object的原始类型,需要通过强制转型。
十三 特殊的文件流(RandomAccessFile)
1.RandomAccessFile是一种特殊的文件流,可以用它在文件的任何地方查找或插入数据
2.RandomAccessFile同时实现了DataInput和DataOutput接口,所以可以用它来读写文件
3.构造器
-RandomAccessFile(File file,String mode)
-RandomAccessFile(String file,String mode)
4.利用RandomAccessFile来追加文件内容:
RandomAccessFile rf1 = new RandomAccessFile(c1.txt,rw);
rf1.seek(rf1.length());
rf1.writeBytes(str + n); 此处若想输入的文本看起来是换行的,需加nr
rf1.close();
随机文件这块同学们可以自己试试。
十四 读取文件匹配流
1. FileInputStreamFileOutputStream
2. FileReaderFileWriter
3. BufferedReaderPrintWriter
......资料还在进一步整理,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