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智所思所感》 那时我还年轻,尚未学会对生活的兵戎相见来宣誓主权, 偏安一隅地抱怨着人生的举步维艰,也贪图着别人靠血汗拼来的荣华富贵, 甚至一度唾弃这个世界的攻弱兼昧和茹毛饮血的生存铁则。 对于一个不努力或努力程度不够的人来说,只有嫉妒带来的恶毒诅咒和诽谤猜疑, 才能稍稍抚慰每况愈下后坍塌如残壁断垣的心理。 毕业之初是阴雨连绵的六月,找工作基本是病急乱投医, 在网上看到面试邀请后,果断顶着生灵涂炭的高温去一家机械厂面试, 只谈了几句便作为储干留下,月薪是低的令人发指的2K。 这是大学毕业所找的第一份工作,我没想过要久做, 所以在有了一个正式的工作体验后,只一个月便辞职了。
彼时我还不清楚互联网,也不知道那群年薪几十万的人都是何方神圣。 中间有段时间想过考编导,但时间和金钱成本都是我无法承受之重, 直到年底才听同学说他学java,在杭州工作,月薪10k。 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克制冷静地听。 虽然对于互联网的高薪一直断断续续有所耳闻, 但我一直将信将疑,隔行如隔山般未敢涉足。 我问他在哪里培训,要多久?他说传智播客,培训时长六个月。 既然他摆出真凭实据,我也没理由再去揣测他信口雌黄。 反倒是突然惊讶于自己的固步自封,和媒体时代的形同虚设。 比如我生活了这么多年,居然还不知道IT的平均薪水竟是那样高不可攀。
于是我做出了人生中对我来说一个举重若轻的选择,来上海传智培训。 因为上海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城市,并把这次培训当成我孤注一掷后的一线生机。 来这里的时长超过五个月,培训班里这种咆哮式的教学风格, 不仅和大学的死气沉沉形成鲜明对比,恐怕在业内也是独领风骚。 可能是对企业精神耳濡目染的熏陶,他们对工作不仅负责任, 还有着我们现阶段无法理解的热爱。 学生足够尊重老师,老师也乐意将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 使两两相加后的效果无需经过量变的累积,就质变成了两两相乘的奇迹。
我想起唐鹏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一看到你们那求知的眼神,我就立马热情高涨了。” 他一旦加足了马力,就像一个蓄势待发的火车头,拉着整个班往前跑。
临近毕业,还要感谢事必躬亲的班主任,是一个温柔可人极具骨感美的窈窕御姐, 虽然眼角的鱼尾纹渐渐有喧宾夺主之势,但即便这样,依然青春貌美,不减当年。
相比前任助教的腼腆寡语,以后继者身份出现的助教虽黑黑胖胖, 但粗中有细,极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同样热心地解决我们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 无论是基础班还是就业班,整体学习氛围都让人叹为观止, 如果说大学生薪水低是咎由自取的结果,那么培训班则是蜕蛹成蝶后一场自我救赎的仪式。
校规常是早八晚十,这种学习强度哪怕是和高三比起来都毫不逊色, 但大部分人,或者是对技术的着迷,或者是对高薪的渴望, 加班加点到十二点是家常便饭,我经常想,这群人不高薪, 难道每天对生活静观其变且只会在网上逞口舌之快到处嘲弄的人就配得上高薪吗? 我们以后所获得的是我们做出选择和付出努力后应得的。 而我们所顾忌的仅仅是没法像科班生那样以正统自居。 在我看来,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也好,还是英雄不问出路也好, 只要学有所成,“名分”算不上一个问题,即刻安营扎寨才是正理。 这里虽地处偏僻,但求学阶段一向是非宁静无以致远。 偶尔的消遣,是夜半时分,烟火缭绕的烧烤摊旁的杯盘狼藉, 或者是徒步在小镇上经纬布局的青苔小巷。
想起中午的雷声大作,声如裂帛,屋檐下是如珠落玉盘般踉踉跄跄的雨声, 班主任还在群里呼吁大家不要外出。谁知到了傍晚,雨霁初晴,天空低薄,黄昏人稀, 于漫长的一生而言,这也曾是我们待过半年的地方。 习惯了背井离乡,仍然安土重迁。
约莫着还有一个月就毕业,我渐渐发现,今时不同往日, 谈起薪水都是10K起步,这在过去完全是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其实于情于理,都得对传智说声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