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里看到韩食君写的一篇推文,觉得挺有感觉的,内容如下:因为亲身接触过,所以我一直都觉得,很多普通本科的培养方式是有问题的。问题主要在于两点:第一,很多东西都讲个囫囵吞枣,大部分老师上课没有激情,内容平铺直叙,草草而过,学生分不清重点要点,学起来没有方向而且很吃力;第二,课程设置杂而浅,什么都讲一点,什么都作要求,不管技术是否过时,不管学生自身的规划方向,到最后学生可能好像什么都懂一点,其实什么都不懂。
我个人认为学编程应该“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什么意思?首先从上到下,是先从最上层学起,比如一开始你可以利用html写一个能够看得到页面,通过改变样式和布局,你能够直观感受到你做到了什么;比如写一个最简单的python爬虫,你可以快速获取你想要的数据。这些都是作为初学者能够真切感受到的,他们会因此感受到成就感,觉得编程好神奇,很酷。这样才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接下来渐渐去了解下层的东西,比如浏览器是如何渲染的、网络是如何通信的、程序是如何运行的等等问题。接着从下到上,知道了程序运行的原理后,可以开始写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应用,此时即使出现一些bug,你也大致会有一个查找问题的方向,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那更是成就感爆棚,学下去的信心也会逐步提升。如此“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反复多个阶段,你的编程能力也就会慢慢得到提升。
所以我认为学编程,主导性是很重要的,比如,学习java,“我拿起一本书,从头读,反复读,尽量记住自己读过的内容。”学习语言,我觉得读五遍不如写一遍,程序里都是细节,细节都是魔鬼,而这些光看书是很难看出来的。在初学阶段,哪怕最简单的代码,自己写一遍也许都会带来很大的收获。
“真正把一门语言学透,我想最好选择了一门语言,不管市场对它的需求,一直作为一种储蓄学、练下去。”把一门语言学透固然有道理,但如果你是为了从事这行,那又是何苦呢?好像有点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在学习上,死磕是一种重要的品质,但还是那句话,选择比努力重要,否则越努力,越落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