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蓝鲸小蟀锅 于 2019-6-24 18:58 编辑
Redis的缓存更新策略
Redis的缓存设计原则 只应将热数据放到缓存中 所有缓存信息都应设置过期时间 缓存过期时间应当分散以避免集中过期 缓存key应具备可读性 应避免不同业务出现同名缓存key 可对key进行适当的缩写以节省内存空间 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确保写入缓存中的数据是完整且正确的 避免使用耗时较长的操作命令,Redis默认配置中操作耗时超过10ms 即视为慢查询 一个key对应的数据不应过大:对于string类型,一个key对应的value大小应控制在10K以内,1K左右更优;hash类型,不应超过5000行 数据库中未查询到的数据,可在Redis中设置特殊标识,以避免因缓存中无数据而导致每次请求均达到数据库 缓存应有降级处理方案,缓存出了问题要能回源到数据库进行处理 对于上线后可能会有大量读请求的应用,在上线之前可预先将数据写入缓存中 读的顺序是先缓存,后数据库;写的顺序是先数据库,后缓存 数据源发生变更时可能导致缓存中数据与数据源中数据不一致,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来选择适当的缓存更新策略: 主动更新:在数据源发生变更时同步更新缓存数据或将缓存数据过期。一致性高,维护成本较高。 被动删除:根据缓存设置的过期时间有Redis负责数据的过期删除。一致性较低,维护成本较低。
key过期清除(超时剔除)策略 惰性过期(类比懒加载,这是懒过期):只有当访问一个key时,才会判断该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该策略可以最大化地节省CPU资源,却对内存非常不友好。极端情况可能出现大量的过期key没有再次被访问,从而不会被清除,占用大量内存。
定期过期: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数量的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key。该策略是前两者的一个折中方案。通过调整定时扫描的时间间隔和每次扫描的限定耗时,可以在不同情况下使得CPU和内存资源达到最优的平衡效果。
(expires字典会保存所有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的过期时间数据,其中,key是指向键空间中的某个键的指针,value是该键的毫秒精度的UNIX时间戳表示的过期时间。键空间是指该Redis集群中保存的所有键。)
问:比如这么个场景,我设计了很多key,过期时间是5分钟,当前内存占用率是50%。但是5分钟到了,内存占用率还是很高,请问为什么?
Redis中同时使用了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两种过期策略,即使过期时间到了,但是有部分并没有真正删除,等待惰性删除。
为什么有定期还要有惰性呢?比如10万个key就要过期了,Redis默认是100ms检查一波。如果他检查出10万个即将要清除,那他接下来的时间基本都是在干这些清空内存的事了,那肯定影响性能,所以他只会部分删除,剩下的等惰性删除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 Redis的内存淘汰策略是指在Redis的用于缓存的内存不足时,怎么处理需要新写入且需要申请额外空间的数据。
noeviction: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allkeys-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volatile-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
volatile-random: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
volatile-ttl: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空间中,有更早过期时间的key优先移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