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在堆中创建,堆中数据必须有一个指向才能找到它,如果指向丢失该内存就是内存泄露。
java中没有指针,所以用引用来代替这个指向。也正因为没有指针,所以没办法得到对象的唯一地址,所以用hash值来区分在一个集合中对象是否重复。
而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使所有没有被引用到的对象自动释放。所以理论上java中不会出现内存泄露。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对象已经不再使用了而程序内依然保存着这个对象的引用,导致回收器不能回收。
比如,你定义了一个,static int num = 100;而这个num仅仅只在一个函数中用过一次,就再也没用过,而它的生命周期却和类一样长,这也属于一种内存漏露。
写的太累转点给你看下吧
在不涉及复杂数据结构的一般情况下,Java的内存泄露表现为一个内存对象的生命周期超出了程序需要它的时间长度。我们有时也将其称为“对象游离”。
例如:
1 public class FileSearch{
2
3 private byte[] content;
4 private File mFile;
5
6 public FileSearch(File file){
7 mFile = file;
8 }
9
10 public boolean hasString(String str){
11 int size = getFileSize(mFile);
12 content = new byte[size];
13 loadFile(mFile, content);
14
15 String s = new String(content);
16 return s.contains(str);
17 }
18 }
在这段代码中,FileSearch类中有一个函数hasString,用来判断文档中是否含有指定的字符串。流程是先将mFile加载到内存中,然后进行判断。但是,这里的问题是,将content声明为了实例变量,而不是本地变量。于是,在此函数返回之后,内存中仍然存在整个文件的数据。而很明显,这些数据我们后续是不再需要的,这就造成了内存的无故浪费。
要避免这种情况下的内存泄露,要求我们以C/C++的内存管理思维来管理自己分配的内存。第一,是在声明对象引用之前,明确内存对象的有效作用域。在一个函数内有效的内存对象,应该声明为local变量,与类实例生命周期相同的要声明为实例变量……以此类推。第二,在内存对象不再需要时,记得手动将其引用置空。
复杂数据结构中的内存泄露问题
在实际的项目中,我们经常用到一些较为复杂的数据结构用于缓存程序运行过程中需要的数据信息。有时,由于数据结构过于复杂,或者我们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例如,在内存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缓存信息来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等情况),我们很难对数据结构中数据的生命周期作出明确的界定。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Java中一种特殊的机制来达到防止内存泄露的目的。
之前我们介绍过,Java的GC机制是建立在跟踪内存的引用机制上的。而在此之前,我们所使用的引用都只是定义一个“Object o;”这样形式的。事实上,这只是Java引用机制中的一种默认情况,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引用方式。通过使用这些特殊的引用机制,配合GC机制,就可以达到一些我们需要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