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传智教育(股票代码 003032)旗下技术交流社区北京昌平校区

 找回密码
 加入黑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 renhua 黑马粉丝团   /  2018-12-11 11:42  /  2499 人查看  /  7 人回复  /   1 人收藏 转载请遵从CC协议 禁止商业使用本文

本帖最后由 renhua 于 2018-12-11 11:42 编辑

别让“伪勤奋”摧毁你的人生


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才是更省时高效的方法,有目的的勤劳才能产出更大的效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朋友圈的打卡已经成为我们每天的动力。

读书、步行,学习各种的技能,每天的签到似乎见证了我们的进步。

小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读了近10本书,明子每天的步行数都在朋友圈里排第一,他们都是朋友圈里勤奋的人设,努力地读书,努力地健身,每一天似乎都很忙碌而充实。

可有一天,当我与小雅探讨其中一本书的情景,她很诧异:这是书里的内容么?怎么我一点印象都没有?

小雅为了读书废寝忘食,囫囵吞了那么多书进肚子里,却没有因为书里的一句话真正地感动过自己,甚至连看过的书名也早已抛之脑后。

明子有一天向我诉苦,他走了半个小时突然发现自己忘了带手机,于是愤然回家拿手机,口里念叨着:白浪费了走过的这几千步。

为了保持榜首的位置,明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可他并没有体会到步行所带来的快乐,相反,由于过度的行走导致关节疼痛,需要长时间静养。

看吧,这些人表面上勤奋无比,坚持下去似乎就可以掌控人生,但其实,这些所作所为只不过是一种“伪勤奋”。

如果说,他们是患上了“勤劳的偷懒症”,大概很多人会感到疑惑。

勤劳和偷懒,本来就是两个对立的词,勤劳的人又怎能与偷懒划为一谈?

让我们先来看看作家六六在《只有岁月不我欺》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个问题:

有以下几项任务让你排班做,阅读无乐趣的科普文章、打扫卫生、刷房子、写报告或论文,只有一天的时间,而每件事都需要一天的工,你选择做哪样?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打扫卫生,相信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都会选择打扫卫生,如果有人把写论文或阅读无乐趣的科普文章放在首位的那肯定是少数,不是奇才就是奇葩。

六六说,我们绝大多数人的选择其实就是“勤劳的偷懒”。你宁可身体疲劳,不愿大脑疲劳;你宁愿让旁人看见你出工了,不愿意自己花时间和力气学点真知识。

殊不知,正是这种“伪勤奋”毁了我们。

记得前几年在单位上班时,已经到下班时间了,大家都在椅子上战战兢兢地不敢回家,因为老总在办公室还没出来。

同事们都有意无意地留守着自己的位置,即使当天的工作已经完成,还是会自觉地加班,直至老总离开,大家才心领神会地下班。

天天加班,通过牺牲体力来强化自己在单位的存在感,我们的业绩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加班而得到提高,我们只是为了在领导面前刷下忠诚敬业的好印象。

直到有一天老总狠狠地对我们说,我需要的是结果,不是需要你们天天呆在办公室里。我们才恍然大悟:职场是以结果论成败,一味的强调苦劳是毫无意义的。

从那一天起,大家不再以苦守办公室为荣,而是以如何能完成指标,如何能不用加班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在不少人质疑我们经常踩着点下班的眼光中,年底时,我们部门超额完成了任务。

小米创始人雷军曾经说过:“不要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也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主要看结果,加班干活只是战术,怎么样能提高效率才是战略。

没有目标的勤劳,是盲目而浪费的,透支身体的体力劳动,自以为感动天,感动地,感动了自己,却唯独感动不了你的客户,你的上司。

在付出勤劳之前,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才是更省时高效的方法,有目的的勤劳才能产出更大的效益。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逼着自己每天要写1000字以上的文章,可那些积累了好几万的文字都是石沉大海,并没有让我获得喜悦和成就感。

现在回首那些文字纯粹是为了写而写,丝毫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就在我困惑之际,我的写作教练汤小小老师犀利地指出了问题所在:

一定有人跟你说过,只要不停的写,就能够写出好文章,这句话听上去好像没毛病。

如果我说,你只要不停的吃,就能够吃成美食家,觉得这句话有问题吗?你不一定吃成美食家,却很可能吃成大胖子。

没有方法的坚持,是毫无意义的。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文字,发现那些纯粹是自嗨式的爆发,并没有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自然得不到认可。

如今,有想写的冲动才会去动笔,保持每周一两篇的规律,修改的时间不亚于酝酿的时间,即使是几个字的标题,也可能花几天的时间去构思。

因为,我发现有了更多思考的空间,文字似乎也变得鲜活了起来。

没有思考的勤劳,是愚蠢而被动的,重复性地做一件事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体力,却唯独不舍得多花费一些自己的脑力。

做任何事情,不是完成了就好,而是在做之前,就要多想想如何做,怎样做,学会去思考,拥有独立思考、多方思考的能力,才能让自己真正地成长起来。

“伪勤奋”其实是一种习惯,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就已经养成了这种习惯。

我们身边常常不乏这样的同学,每天都很认真地上课,认真地做作业,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学习,晚上熬到一两点钟,但成绩却一直平平。

有一位家长就曾经对我说,自己的孩子成绩虽然不好,但他主动要求去补课。

周六日从早到晚,他都奔波在去补课的路上,学习很忙碌,看见他这么辛苦,自己也不好说什么了。

但他不明白的是:读小学时,通过补课,孩子的成绩还能保持在中上水平,但上了初中后,即使加大了补课的力度,孩子的成绩却一落千丈,不见起色。

我曾经见过小学课外辅导班的场景,一群孩子围坐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讲求的是作业的完成率,重复性的习题练习,只要背熟了公式,摸清了套路,应付语数英的小学的确是绰绰有余。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习惯性地依赖于凭印象做习题,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没有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被动地接受信息只能是短期内有效。

上了初中以后,科目增加了,除了语数英,还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一方面学习内容增加,老师上课速度加快。

可另一方面,孩子的学习方法却依然停留在靠记忆靠背诵的阶段,又怎能应付得过来呢。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的重复行为,重复思想就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习惯就会变成稳定的习惯。

沉迷于形式上的勤奋,会让我们容易自我满足。当勤劳的偷懒从小养成一种习惯,它就会扎根在我们的身体里,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思维,直至老去。

但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天天从早到晚机械式的奔波、忙碌,自以为很勤劳,当勤劳过后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以时间不够用为理由来安慰自己:我尽力了,这不是我的错。
有这么一个关于马和驴的故事:

马和驴本来是一起生活的好朋友,有一天马对驴说:我想去世界旅行,一起么。

驴回答道:周游世界,那该多累啊!那么多路从没走过,不知道会遇到什么困难,我还是在家里呆着吧。

于是,马和驴分开了。

很多年后,马回来了。它给驴讲自己的见闻,世界各地的趣事。

驴羡慕不已,对马说:你真厉害,走了那么多地方,我肯定做不到。

马笑着说:其实这些年你走的路一点也不比我少,只是我心中有个目标,敢于走未知的路,而你只是在原地打转罢了。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和驴一样,从来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走,如何走,就这样唯唯诺诺地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我们走得很快,走得很久,却把勤奋的感觉当成了勤奋的结果,奔波在路上的我们错过了一个又一个美丽的风景。

微博上看过这样一段话:

真正的勤奋,不是被迫机械式的重复劳动,也不是自我感动式的摧残健康,更不是因为拖延症导致的最后一刻效率爆发。它来自于一个人内心深处,对于那些无法获得即刻回报的事情依然能保持十年如一日的专注。

要知道,别人看上去毫不费力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应当试着为自己定下每一个阶段的目的地。

当你为之勤奋却不能到达终点,审视一下自己,目标是否正确?方法是否恰当?

当我们通过思考找到答案,试着重新启程,继续奔赴下一个目的地,你会发现真正的勤奋最终是会给自己带来运气的。

在不停奔走的路上,只要我们勇于放下勤劳的偷懒,成为一匹有目标会思考的马,而不是做一匹原地打转的驴,学会真正勤劳的我们将会看到更大的世界,更广阔的天空。




7 个回复

倒序浏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Vicky韦 来自手机 黑马粉丝团 2018-12-13 18:11:43
藤椅
有目标会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面向内心!面向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我思故我在。思考这件事,对于大多数人,最佳实践就是,提前设想,执行时及时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