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洞见是网易AR团队自主研发的基于移动设备的AR平台,通过网易洞见客户端、互联网应用引擎和AR游戏引擎等产品形态,有效连接优质AR内容开发者和使用场景,为用户带来高质量的AR体验。拥有在线发布AR需求—制作内容—审核运营—发布至洞见客户端或SDK这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本文主要以洞见客户端的改版案例来介绍设计师是如何主导改版的,改版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网易洞见客户端作为呈现端,承担着品牌传播的重要角色,是潜在客户、创作者、普通用户最快最直接了解我们的媒介,通过洞见客户端对网易洞见建立认知,从而建立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原版主要界面 (网易洞见客户端同时服务于B端与C端用户,B端相对于C端仅显示特定的内容)
改版过程中三个阶段:发现问题、反推功能、设计重构一、发现问题- 设计师带着目的去体验验证产品是否可用、易用、流畅、完整、一致等设计问题,记录体验过程中不愉快的点,验证功能是否合理,产品目标是否达成。
- 让目标用户体验观察用户使用过程,做好记录与问题分类整理。初次被访用户,基本都带着对AR的强烈好奇与未知完成的体验。
通过调研结果,结合行业状况、产品所处阶段、限制条件等分析产品、交互、视觉现阶段应该解决的问题: - AR内容触达路径长
- 缺乏教学引导
- 无法判断创作者能力
- 缺乏产品特性与正确的品牌传达
- 视觉一致性、识别性、比例等基础设计问题
问题1和2属于用户体验效率问题,路径长导致用户缺乏耐心,容易放弃体验。AR处于用户初识阶段,缺乏必要的教学,难以发现更多的互动玩法与乐趣,不利于吸引更多的用户、优质开发者和品牌/企业。 问题3和4都属于传播的问题,创作者的能力、产品特性、洞见品牌都未能得到很好的传达,不利于客户与市场对我们进行了解,不利于促进商务合作。 问题5属于视觉基础问题,会影响我们是国内精品AR内容平台这个产品定位的印象建立。
问题总结:效率低、内容传达不佳、产品质感差
二、反推功能从用户目标反推现有功能问题 - 客户——AR内容需求方
- 目标:通过平台快速找到合适的创作者
客户和创作者在我们平台上是互相寻找匹配的一个过程,客户需要更全面的对创作者进行了解,目前仅有简短的创作者介绍无法判断其综合能力,寻找合适的创作者效率低。
- 创作者——AR内容生产方
- 目标:通过平台希望得到更多的曝光,促进线上线下的商务合作
创作者想获取更多的曝光,分客户端内和客户端外,现阶段还处于拉新阶段,用户数量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更应该想办法从客户端之外获取关注并进行引流。我们目前还无法对特定的AR内容进行直接分享,潜在客户或用户无法快速去体验被分享的内容,目前只能分享用户自己拍摄的带有洞见相关信息的视频或照片,但是被传达者需要经过一系列流程才能到达我们的产品并找到指定的内容,引流效果差。
- 普通C端用户——AR内容体验者
- 目标:与内容互动,拍摄,分享我们是一个非刚需产品,普通C端用户难以产生留存,现阶段产品从视觉上,易用性上,趣味性上都还不太能激发用户的分享热情,不利于拉新引流。
问题总结:效率低、引流效果差
三、设计重构根据前面推导出来的问题,制定本期的设计目标: - 提升用户体验AR的效率
- 促进商务合作
- 体现AR特性
- 提高平台的优质感
目标1:提升用户体验AR的效率
解决方案: 1、增加教学引导 AR行业尚处于用户初识阶段,在3维环境里与内容的互动方式,有别于传统的2维环境。前期需要了解相关操作手势,降低体验AR的门槛,才能更顺利的进行体验,我们希望教学引导不仅能传达相关知识,更能激发用户兴趣。 我们内置一个典型的内容,作为启动引导,在屏幕上从远处走近,在2D环境里创造出AR感,缩短用户第一次体验AR内容的路径,刺激用户的视觉,激发用户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2、优化内容下载流程 初次进入首页,看到的大部分海报都像电影海报,加上下载按钮,预期会比较长的下载时间,同时会对内容也会有更大的期望。在正常的Wi-Fi环境下,大部分内容下载时间可能就2s左右,实际体验后也与之前比较高的期望有些不符,一方面是内容本身趣味性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只会看,不知道如何与内容互动。 因为技术限制,所有的内容都是下载到本地才可以体验,目前限定首页精品AR内容包体最大为50M。下载后使用,从工程角度来看,这个逻辑没有什么问题,但从用户角度来看,每个都要手动点击下载后再点击打开查看,体验路径太长,下载再体验容易增加用户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