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包 (1)包其实就是文件夹。用于区分相同的类名。 (2)格式: package 包名1.包名2...; package 是关键字 例如百度的网址是baidu.com,那建包的格式为: package com.baidu (3)带包的编译和运行 1:手动建包 2:自动建包 2:导包 (1)一般来说,用一个类,需要用该类的全路径名称。 如果多个地方使用,就比较麻烦,所以java提供了导包操作。 (2)格式: import 包名1.包名2...类名; //下面这种属于把指定包下的类都导入。这种用法不推荐。我们应该用谁导谁,因为以下方式JAVA虚拟机会扫描目录,从上往下扫描,导致效率变低 import 包名1.包名2...*; (3)package,import,class的顺序 package -- import -- class 注意: package 包名1.包名2;后面有分号 import 包名1.包名2;后面有分号 class 类名{} 后面是大括号 import,package 是关键字,不是包名 3:四种权限修饰符(掌握) 本类 同包(无关类或者子类) 不同包(子类) 不同包(无关类) private Y 默认 Y Y protected Y Y Y public Y Y Y Y 推荐: 成员变量 private 构造方法 public 成员方法 public 4:不同修饰符修饰的内容(掌握 和内部类无关) 复习: 常量: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其值不会发生改变的量。被final修饰的变量其实就是常量 类 成员变量 成员方法 构造方法 private Y Y Y 默认 Y Y Y Y protected Y Y Y public Y Y Y Y abstract Y Y static Y Y final Y Y Y 注意,常见规则如下: 以后,所有的类都用public修饰。并且,在一个java文件中,只写一个类。 以后,所有的成员变量用private修饰。 以后,所有的成员方法用public修饰。 如果是抽象类或者接口: public abstract + ... 以后,所有的构造方法用public修饰。 如果类是工具类或者单例类: 构造用private修饰 总结: 除了成员变量,工具类或者单例类中的构造方法用private修饰外其他都用public, 我们现在只需要知道所有成员变量用private修饰就可以了 5:内部类 (1)把类定义在一个类的内部。 (2)访问特点: 1:内部类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成员,包括私有 2:外部类要想访问内部类成员,必须创建对象。 (3)内部类分类: 1:成员位置 private 为了安全,只有本类能够使用 static 为了方便调用(这里static修饰内部类),调用方式 外部类.内部类 变量名 = new 外部类.内部类(); 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一个内部类含有静态方法,该内部类必须被静态修饰 如果一个内部类时静态类,该类中可以没有非静态方法 2:局部位置 定义在方法中。 局部内部类访问局部变量必须加final修饰。 延迟生命周期。 (4)匿名内部类 1:是定义在局部位置的没有名字的内部类。 2:前提 存在一个类,抽象类,或者接口。 3:格式 new 类或者接口名() { 重写方法; } 本质理解:其实这是一个继承类或者实现接口的匿名的子类对象。 4:使用 当你看到方法的形式参数是接口或者抽象类的时候。 用匿名内部类改进。(集合,IO,aw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