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寇亮 于 2014-8-12 23:44 编辑
1. id数据类型,(万能指针,能指向/操作任何OC对象) 2. new方法完整的创建一个对象。 分配存储空间 +alloc 初始化 -init Person *p = [Personnew];相当于 Person *p = [[Person alloc] init]; 3. 构造方法:用来初始化对象,是个对象方法。init方法为构造方法。 重写构造方法: - -(id) init
- {
- if ( self = [super init])
- {
- _age = 10;
- }
- return self;
复制代码
4. 分类(Category) ,在不改变原来类模型的前提下,给类扩充一些方法。 Category可以访问原始类的实例变量,但不能添加变量,只能添加方法。如果想添加变量,可以考虑通过继承创建子类 Category可以实现原始类的方法,但不推荐这么做,因为它是直接替换掉原来的方法,这么做的后果是再也不能访问原来的方法 多个Category中如果实现了相同的方法,只有最后一个参与编译的才会有效。 5. 类的本质 其实类也是一个对象,是Class类型的对象,简称“类对象” Class类型的定义 typedef struct objc_class *Class; 类名就代表着类对象,每个类只有一个类对象 6. 获取类对象的2种方式 Class c = [Person class]; // 类方法 或者 Person *p = [Person new]; Class c2 = [p class]; // 对象方法 7. +load和+initialize +load 在程序启动的时候会加载所有的类和分类,并调用所有类和分类的+load方法 先加载父类,再加载子类;也就是先调用父类的+load,再调用子类的+load 先加载元原始类,再加载分类 不管程序运行过程有没有用到这个类,都会调用+load加载 +initialize 在第一次使用某个类时(比如创建对象等),就会调用一次+initialize方法 一个类只会调用一次+initialize方法,先调用父类的,再调用子类的 8. description方法 -description方法(决定了类对象的输出结果) 使用NSLog和%@输出某个对象时,会调用对象的-description方法,并拿到返回值进行输出。 默认情况下结果是:<类名:内存地址> + description方法(决定了实例对象的输出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