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市公司传智教育(股票代码 003032)旗下技术交流社区北京昌平校区

 找回密码
 加入黑马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对业务的理解和思考,永远高于项目的分类和分析技术的选择。


目标客户的特征分析

一个典型的业务场景举例就是A公司推出了一个在线转账产品,用户通过该产品在线转账时产生的交易费用相比于普通的网银要便宜些。

在正式上线该转账产品之前,产品运营团队需要一个初步的目标客户特征报告。很明显,在这个时刻,产品还没有上线,是无法拥有真实使用该产品的用户的,自然也没有相应数据的积累,那这个时候所做的目标客户特征分析只能是按照产品设计的初衷、产品定位,以及运营团队心中理想化的猜测,从企业历史数据中模拟、近似地整理出前期期望中的目标客户典型特征,很明显这里的数据并非来自该产品正式上线后的实际用户数据(还没有这些真实的数据产生),所以这类场景的分析只能是虚拟的特征分析。

具体来说,本项目先要从企业历史数据中寻找有在线交易历史的买卖双方,在线行为活跃的用户,以及相应的一些网站行为、捆绑了某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工具的用户等,然后根据这些行为字段和模拟的人群,去分析我们期望的目标客户特征,在通过历史数据仓库的对比后,准确掌握该目标群体的规模和层次,从而提交运营业务团队正式运营。


目标客户的预测(响应、分类)模型

这里的预测(响应、分类)模型包括流失预警模型、付费预测模型、续费预测模型、运营活动响应模型等。

在本案例中,我们发现输入变量近30天店铺曝光量、店铺装修打分超过25分等与是否在线交易有着最大的正相关。根据这些发现和规则整理,尽管不能肯定这些输入变量与是否在线交易有因果关系,但这些正向的强烈的关联性也足以为提升在线交易的数据化运营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抓手。我们有一定的理由相信,如果卖家提升店铺的曝光量,如果卖家把自己的店铺装修得更好,促进卖家在线成交的可能性会加大。


运营群体的活跃度定义
  • 活跃度的组成指标应该是该业务场景中最核心的行为因素。
  • 衡量活跃度的定义合适与否的重要判断依据是其能否有效回答业务需求的终极目标。

案例:PM产品是一款在线的SAAS产品,其用途在于协助卖家实时捕捉买家访问店铺的情况,并且通过该PM产品可以实现跟买家对话、交换联系方式等功能。作为PM产品的运营方,其运营策略是向所有平台的卖家免费提供PM产品的基本功能(每天只能联系一位到访的买家,也即限制了联系多位到访买家的功能)、向部分优质卖家提供一定期限内免费的PM产品全功能(这部分优质卖家免费获赠PM产品,可以享受跟付费一样的全功能)、向目标卖家在线售卖PM产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现在管理层需要数据分析团队定义一个合理的“PM产品用户活跃度”,使得满足一定活跃度分值的用户能比较容易转化成为PM产品的付费用户,同时这个合适的定义还可以帮助有效监控每天PM产品的运营效果和效率。

该业务场景中最核心的行为因素就是卖家使用该PM产品与到访买家的洽谈动作(表现形式为洽谈的次数)、在线登录该PM产品的登录次数等。

活跃度的定义所涉及的统计技术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主成分分析,另一个是数据的标准化。


用户路径分析

用户路径分析是互联网行业特有的分析专题,主要是分析用户在网页上流转的规律和特点,发现频繁访问的路径模式,这些路径的发现可以有很多业务用途,包括提炼特定用户群体的主流路径、网页设计的优化和改版、用户可能浏览的下一个页面的预测、特定群体的浏览特征等。


在运营团队看来,路径分析的主要用途之一,即为监控运营活动(或者目标客户)的典型路径,看是否与当初的运营设想一致。如果不一致,就继续深入分析原因,调整运营思路或页面布局,最终目的就是提升用户点击页面的效率;

其二就是通过路径分析,提炼新的有价值的频繁路径模式,并且在以后的运营中对这些模式加以应用,提升运营的效率和特定效果。

比如,通过某次运营活动的路径分析,我们发现从A入口进来的用户有30%会进入C页面,然后再进入B页面,而A入口是系列运营活动的主要入口之一,基于这个C页面的重要性发现,运营人员在该页面设置了新的提醒动作,取得了较好的深度转化率。


交叉销售模型

交叉销售其背后的理论依据是一旦客户购买了商品(或者成为付费用户),企业就会想方设法保留和延长这些客户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和客户的利润贡献,一般会有两个运营选择方向:

  • 一是延缓客户流失,通常就是客户流失预警模型发挥作用,利用流失预警模型,提前锁定最可能流失的有价值的用户,然后客户服务团队采用各种客户关怀措施,尽量挽留客户,从而最终降低客户流失率;
  • 二是让客户消费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更大地提升客户的商业价值,挖掘客户利润,这种尽量挖掘客户利润的说法在以客户为中心的激烈竞争的2.0时代显得有些赤裸裸,所以,更加温和的说法就是通过数据分析挖掘,找出客户进一步的消费需求(潜在需求),从而更好及更主动地引导、满足、迎合客户需求,创造企业和客户的双赢。在这第二类场景中,涉及的主要应用模型就是交叉销售模型。

相应的建模技术主要包括关联分析(Association Analysis)、序列分析(Sequence Analysis),即在关联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先后顺序的考虑,以及预测(响应、分类)模型技术,诸如逻辑回归、决策树等。

最少有4种完全不同的思路,可以分别在不同的项目背景中圆满完成建立交叉销售模型的这个任务。

  • 一是按照关联技术(Association Analysis),也即通常所说的购物篮分析,发现那些有较大可能被一起采购的商品,将它们进行有针对性的促销和捆绑,这就是交叉销售;
  • 二是借鉴响应模型的思路,为某几种重要商品分别建立预测模型,对潜在消费者通过这些特定预测模型进行过滤,然后针对最有可能的前5%的消费者进行精确的营销推广;
  • 三是仍然借鉴预测响应模型的思路,让重要商品两两组合,找出那些最有可能消费的潜在客户;
  • 四是通过决策树清晰的树状规则,发现基于具体数据资源的具体规则(有的多,有的少)

A产品与B产品都是公司SAAS系列产品线上的重点产品,经过分析发现两者付费用户的重合度高达40%,现在运营方需要一个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可以有效识别出最可能在消费A产品的基础上也消费B产品的潜在优质用户。本案例的分析需求,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交叉销售模型的搭建需求,数据分析师在与业务团队充分沟通后,通过现有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同时消费A产品和B产品(注意,是同时消费,还是有先后次序,这个具体的定义取决于业务需求的判断,两者取数逻辑不同,应用场景也不同,不过分析建模技术还是可以相同的)用户的相关的网站行为、商业行为、客户属性等,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建模,最后得到了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对新的用户数据进行预测,找出最可能消费A产品同时也消费B产品的潜在付费用户人群(或名单)。这样,运营方就可以进行精准的目标运营,从而有效提升运营效果,有效提升付费用户数量和付费转化率了。



信息质量模型

在同等条件下,一个要素齐备、布局合理、界面友好的网上店铺或商品展示一定比不具备核心要素、布局不合理、界面不友好的更加容易达成交易,更加容易获得买家的好感,这里揭示的其实就是信息质量的重要价值。


服务保障模型

服务保障模型主要是站在为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的,出发点是为了让客户(平台的卖家)更好地做生意,达成更多的交易,我们(平台)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有价值的服务去支持、保障卖家生意的发展,这里的服务方向就可以有很多的空间去想象。

让卖家购买合适的增值产品,让卖家续费合适的增值产品、卖家商业信息的违禁过滤、卖家社区发帖的冷热判断等,凡是可以更好地武装卖家的,可以让卖家更好地服务买家的措施,无论是产品武装,还是宣传帮助,都属于服务保障的范畴,都是服务保障模型可以并且应该出力的方向。



用户(买家、卖家)分层模型

用户(买家、卖家)分层模型也是数据化运营中常见的解决方案之一,它与数据化运营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精细化运营必然会要求区别对待,而分层(分群)则是区别对待的基本形式。


案例一:以交易卖家数量为核心的卖家分层进化视图

背景:某互联网公司作为买卖双方的交易平台,其最终的价值体现在买卖双方在该平台上达成交易(从而真正让买卖双方双赢,满意)。现在,管理层希望针对在线成交的卖家(群体)形成一个分层进化的视图。其基本目标就是,从免费注册的卖家开始,通过该视图可以粗略地、有代表性地勾画出卖家一步一步成长、进步乃至最终达成交易的全过程。这里的每一层都是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门槛,顺着不同的门槛逐步进化,越往上走,人群越少,越有可能成为有交易的卖家,而最后最高一层将是近30天来有交易的卖家。从这个背景和目标描述里,我们可以大致想象出这个分层模型是一个类似金字塔的形状(底部人数多,越往上越小,表示人群在减少)。


案例二:客户服务的分层模型

背景:A产品是一个在线使用的付费产品,其主要功能就是让卖家实时获悉来自己网店的买家,可以让卖家通过主动对话促成双方的交谈,一旦对上话,卖家就可以得到由系统提供的买家联系方式等。很明显,该产品的核心功能(卖点)就是让卖家第一时间抓住来店铺的买家,并通过对话拿到买家的联系方式,方便后期的跟进,直至达成交易。

现在该产品的客户服务团队正在负责付费用户的后期续费工作,该客服团队希望数据分析师帮他们制作一个付费用户的分层模型,在业务方的设想中该模型至少有3层,每一层可以对应相应的客服方案来帮助该层客户解决问题,模型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付费客户的续费率稳步提升。

具体来说,业务方希望根据业务敏感和客服资源储备,对付费用户进行3个群体的划分,每个群体有明确的业务诊断和客服方案(第一个群体,“体质差的客户群体”,比如访客数比较少,并且客户登录在线平台的次数也比较少(导致双方握手交谈可能性不高),这群客户被认为是最次要关注的;第二个群体,“问题客户群体”,比如对该产品的功能点使用都很少的客户,针对这群客户,客服团队可以对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功能教育;第三个群体,“生死线客户”,这群客户特点是有相对而言数量较多的访客,但是他们很少主动洽谈(以至无法拿到买家的联系方式,影响后期的成交),之所以称之为“生死线客户”,是因为客服团队希望作为重点关怀的群体,把他们从产品使用的“无效性”上拉回来,把他们从可能流失(续费)的生死线上拉回来(这群客户有理由从产品中获益(拿到买家联系方式),只是他们没有主动联系客户,如果他们能主动与买家洽谈,从而拿到联系方式,他们的成交业务有理由明显上升)。


卖家(买家)交易模型

卖家(买家)交易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买卖双方服务,帮助卖家获得更多的买家反馈,促进卖家完成更多的交易、获得持续的商业利益,其中涉及主要的分析类型包括:自动匹配(预测)买家感兴趣的商品(即商品推荐模型)、交易漏斗分析(找出交易环节的流失漏斗,帮助提升交易效率)、买家细分(帮助提供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优化交易路径设计(提升买家消费体验)等


信用风险模型

从风险的业务背景来看,信用风险分析与模型相比于常规的数据分析挖掘有以下一些特点:

  • 分析结论或者欺诈识别模型的时效更短,需要优化(更新)的频率更高。网络上骗子的行骗手法经常会变化,导致分析预警行骗欺诈的模型也要因此持续更新。
  • 行骗手段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随机性的,所以这对欺诈预警模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严重的挑战。
  • 对根据预测模型提炼出的核心因子进行简单的规则梳理和罗列,这样就可在风控管理的初期阶段有效锁定潜在的目标群体。

商品推荐模型

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主要通过统计和数据挖掘技术,并根据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的行为,主动为用户提供推荐服务,从而来提高网站体验的。根据不同的商业需求,电子商务推荐系统需要满足不同的推荐粒度,主要以商品推荐为主,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粒度推荐。譬如Query推荐、商品类目推荐、商品标签推荐、店铺推荐等。目前,常用的商品推荐模型主要分为规则模型、协同过滤和基于内容的推荐模型。不同的推荐模型有不同的推荐算法,譬如对于规则模型,常用的算法有Apriori等;而协同过滤中则涉及K最近邻居算法、因子模型等


数据产品

有了数据产品工具,企业的非数据分析人员也能有效地进行一些特定的数据分析工作。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数据产品就是自动化、产品化了数据分析师的一部分常规工作,让系统部分取代数据分析师的劳动。


决策支持

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一部分是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自动实现的,这部分就是所谓的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最常见的输出物就是企业层面的核心日报、周报等。每天会由计算机应用系统自动生成这些报表,供管理层决策参考,另一部分是非常规的、特定的分析内容,包括特定的专题分析、专题调研。

  • 决策支持的数据分析工作要求数据分析师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宽的视野进行数据分析。由于是供企业决策层参考的,所以数据分析师要站在企业全景、市场竞争的全局来考虑分析思路和结论。
  • 服务的对象不同。这似乎是废话,但是在数据分析挖掘实践中,这的确也是数据分析师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实践中,因为是为决策层服务的,所以对分析的时间要求常会更严格,项目的优先级也会更高,而且对结论的准确性和精确性的要求也会相对比较苛刻。




0 个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黑马